回眸童年
人到中年,久居城市,頗覺心煩,時有倦意,便開始懷舊。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十分熟悉?吹饺缃癯抢锏牟簧俸⒆娱L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致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童年。
采紅菇
紅菇是家鄉(xiāng)的特產,它色澤艷麗,味道鮮美。因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而具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yǎng)顏等功效,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又因為它含有多糖類抗癌物質,而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膽固醇、抑制癌細胞轉移的功效,實在是名副其實的“山珍”。由于紅姑迄今無法做到人工栽培,近年來它不斷受到熱捧,市場價格一再飆升。每到紅菇采摘的季節(jié),整個山村幾乎家家傾巢出動,平時幽靜的大山頓時人聲鼎沸,場面十分壯觀。當然,這是現今家鄉(xiāng)的情況。
然而我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卻是另一番景象。每當陰歷四五月間,梅雨季節(jié)之際,暖濕交替之時,紅菇就應時而生。但通常這次紅菇的生長期較短,總體產量不大,再加上又不是學生放假時間,我們這些讀書人自然無法加入到采摘的大軍中。好在紅菇是一年生兩季,而下一個季節(jié)恰恰就在陰歷八月開學前夕。這時,我們這些學生仔就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浩浩的采摘大軍之中。
天剛蒙蒙亮,伴著此起彼伏的狗吠聲,我們睜開惺忪的睡眼,趕緊穿衣起床,用冷水擦把臉,提上頭一天準備好的竹籃,就匆匆出發(fā)了。為了搶占先機,博得“頭籌”,采菇人一個比一個起得早,唯恐落人之后。“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廣賢文》中的這句話可算是最好的注腳。那朦朦朧朧的身影和急匆匆的腳步聲總惹得一路上鳥飛狗叫。
紅菇是大山的尤物,生長的地方非常有限,通常只在鐵芒箕叢生闊葉樹覆蓋的潮濕陰暗的地方才偶見生長,而這些地方往往崎嶇難行,加上眾人踩踏,山路泥濘不堪,人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大跟斗。那一次,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處之前看來他人從未發(fā)現的“菇場”—— 川寮里,那三三兩兩鮮艷的紅菇猶如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妙齡女子正在山坳的草叢里向我展現萬種風情。我激動萬分,生怕稍作遲疑就會被別人后來居上,便不顧一切地下山去采。我一手提著竹籃,一手揪住雜草,三步并作兩步地向紅菇靠近。說時遲,那時快,我腳底一滑,衣服冷不丁被鋒利的荊棘勾了一下,身體一下子失去平衡,就從半山坡滾出了七八丈遠,幸被一顆大樟樹擋著,否則就直接滾到山腳了。后背、雙手連同兩頰都被樹枝荊棘劃出道道鮮紅的口子,落得個遍體鱗傷。而竹籃也早從手中脫落,直接滾到了山腳;@中原本不多的紅菇撒了一地,碎的碎,殘的殘。我來不及長吁短嘆,就掙扎著站起來,想去撿拾滾落到山腳溪澗邊的竹籃,以便繼續(xù)采摘,彌補損失。
突然,耳邊傳來一種異樣的聲音。我稍作鎮(zhèn)定,循聲而望,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躺在那兒,我立刻瞠目結舌,僵在原地!
是一條大蟒蛇!是一條只露出小半截身子的黑乎乎的大蟒蛇!那拳頭般大小的尾巴正慢條斯理地拍打著身下的竹篾,竹篾“啪啪”作響,讓人不寒而栗。我慌作一團,不敢再看它蠕動的樣子,更不敢真切地去看它藏在草叢中的血盆大口。我斂聲屏氣,使出吃奶的力氣,向山上攀爬,趕快溜之大吉!什么竹籃、紅菇,我一個都不要了,逃命要緊!
這次歷險,讓我好些年后還心有余悸。川寮里,一個陰森恐怖的地方,盡管那里的紅菇長得特別鮮艷、特別厚實,猶如紅色妖姬般渾身散發(fā)著難以抗拒的魔力,但有了這次經歷,我從此再也不敢貿然造次了。
現在冷靜想想,那條大蟒蛇,盡管我只看到它黑乎乎的半截身子,它的腰,它的頭,它的血盆大口,它蠕動時“颼颼”作響的樣子,我根本來不及細看,也不敢細看,但估摸著它總有百十來斤吧?要是當時我從山坡上滾下來時滾得再遠些,要不是那顆大樟樹把我擋在那兒,而是直接滾到了山腳,侵犯了那條大蟒蛇的神圣領地,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好險!
劈田坎
請不要誤會,“劈田坎”不是要把田坎劈掉,而是把田坎上長的蘆葦、扁稈蕉草等雜草除掉。地處山村,那些平整肥沃離家又近的良田很少,分到各家各戶適合一年栽種兩季水稻(即早稻和晚稻)的良田就更少。我們家人口多,口糧嚴重不足,為了養(yǎng)活全家,父母親就和其他村民那樣到離家較遠的山腳下有水源的地方開墾荒地,辟為自家稻田,栽種一年只種一季的水稻——中稻。山田水冷,加上光照不足,只適合栽種這樣的水稻。中稻田往往田坎高,雜草多。因此,待水稻快長到抽穗出谷時,劈田坎就成了很緊要的工作。我們兄弟幾個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助父母干這樣的力氣活了。
有一年,我們兄弟仨照例跟著父母來到中稻田所在地——雪打韻參加劈田坎。“雪打韻”,一個聽上去有點詩意的名字,卻是離家最遠、山高林密、并經常有野豬出沒的所在。到了晚上,野豬會不時從山上溜到中稻田里糟蹋糧食,那長長的利嘴還常常把田坎拱得不成樣子,導致稻田失水,禾苗枯死。為了驅趕野豬,村民們想出了不少辦法。最經濟的辦法就是扎稻草人——給稻草人穿上廢棄的破衣破褲,以此嚇跑野豬。這通常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時間一長,野豬也大概看出了破綻——假人畢竟是假人,它發(fā)不出聲音,更不會對它們構成實際的威脅。因此,過段時間,野豬又肆無忌憚地來田里吃食了。第二種辦法就是吹號敲鑼。隔三差五,各家各戶輪流派精壯的男子乘夜色攜帶號子和銅鑼,對著高山密林輪番拼命吹號敲鑼。那長長的號聲和渾厚的銅鑼聲久久在夜深人靜的山間水田邊回蕩。這樣聲勢浩大的場面常常給野豬以極大的震懾,使野豬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但這種辦法耗時費力,農民白天已累得夠嗆,晚上還要跑夜路去驅趕野豬,時間一長,誰受得了?第三種辦法則是買來爆竹,不時在白天或晚上到田里放一放。這種集響聲與硝煙為一體的辦法常常給野豬以極大的殺傷力,它們驚慌失措,落荒而逃,有些幼小的野豬還可能因慌不擇路而直接從懸崖上掉下來摔死。但時間一久,它們大概也發(fā)現這樣的爆竹聲僅僅是比之前的吹號與銅鑼聲多了一點硝煙罷了,本質上并無多大區(qū)別。因此,野豬照樣獸性大發(fā),又要來糟蹋糧食了。
怎么辦?最長久的辦法就是“劈田坎”,既能把遮蔽水稻影響作物生長的雜草除掉,又能使野豬因田坎突然變得光潔無法藏身而放棄光顧,一舉兩得。有了這樣的好處,我們就開始大干起來了。
一大早,我們就站在高高的田坎上,操起早就磨好的長柄劈刀,照著雜草狠狠劈去,雜草就稀里嘩啦東倒西歪。這樣長時間的揮刀劈坎,腰酸背痛已是在所難免,手掌也很快會起泡,泡破裂了就變成厚厚的老繭。最難受的是泡剛剛被磨破之時,那簡直是一種鉆心的痛,而且持續(xù)好長一段時間,里面露出的新肉還是紅紅的、嫩嫩的,一不小心又要被弄傷,接著又是一陣鉆心的痛。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直到一雙手掌終于長出厚厚的老繭,才能“刀槍不入”。如果劈田坎只需這樣磨破點手掌,徒費點力氣,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時還要擔一點風險。那一次,我照著一叢蘆葦一刀劈將下去,蘆葦非但沒有劈斷,還冷不丁從蘆葦叢中飛出來一群泥螺蜂——一種近似黃蜂的東西。這下我才真正領略什么叫“一窩蜂 ”了。大概它們發(fā)現老巢被搗,一下子氣急敗壞,就開始實施瘋狂的報復。它們發(fā)了瘋似的朝我飛來,對我一陣狂轟濫炸。頓時,我臉上、手上、耳朵上,總之,只要皮膚暴露的地方,一概無法幸免。我被蜇得“哇哇”直叫,一下子差點暈過去。不多時,被蜂蜇過的地方就腫脹起來,火辣辣得疼。好在這樣的泥螺蜂體內并不具太多的毒素,對人的威脅也基本上只是肌膚之痛。因此,父母對我采取的“急救措施”也特別簡單——吐上口水照傷痛處一抹,稍作休息,就完事了。
“男子漢,大丈夫,要學會勇敢堅強!备改笍男【瓦@樣教育我們。為了完成劈坎任務,也為了在父母和兩個弟弟面前展現我男子漢的本色,我強忍疼痛,顧不上休息,就繼續(xù)向高高的田坎宣戰(zhàn)了。我再次抓起劈刀,又一次朝雜草劈將下去,“嘩啦!”雜草應聲而倒,我像得勝的將軍般躊躇滿志,剛才被蜂蜇過的懊惱很快一掃而空,又一次掄起劈刀,朝雜草狠狠劈去,田坎立刻濺起黑黑的泥巴。感覺劈坎的效果不錯,我揮汗如雨,越發(fā)來勁,劈坎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了。就在得意之時,“吧嗒!”一個冰涼的東西突然彈射到我的脖子上,我下意識地抓了一把,天哪!竟然是血淋淋的半截泥蛇!足足有一個手指頭那么粗。我驚出一身冷汗,本能地把那半截泥蛇扔掉。原來我剛才那一下恰好劈到了正躲在草叢中的一只泥蛇,這泥蛇就這樣死于非命。幸好泥蛇是無毒蛇,不然,一旦被毒蛇咬傷,簡單急救就恐怕來不及了。
有人說,農民是天底下最苦的人。我看此話一點不假。不是嗎?干農活不僅又苦又累,甚至還會擔些風險呢!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何等重要!從我們閩西大山走出去的作家張勝友也說過:“我的財富是經歷!蔽倚挠衅萜菅。童年采紅菇、劈田坎等經歷不僅練就了我強健的體魄,也培養(yǎng)了我堅強、樂觀的性格。
再見了,川寮里!再見了,雪打韻!再見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