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如幻我似魚
浩蕩渺茫的網絡,她既是個真實的存在又是個虛無縹緲的世界。在這張碩大無朋的無形網之中,我如一尾暢游其間的小魚,東突西竄,卻總也穿越不了她的束縛。我貪婪地“困”在網中,被五光十色的“香餌”所吸引,貪貪戀戀。這里,護照失去了色彩,邊防部隊失去了威嚴,我拿起鼠標這個“通行證”既可輕輕飛過美利堅的上空,也可健步穿過法國的凱旋門……;在這里,沒有權欲熏心,沒有金錢腐臭,沒有了年齡,沒有了形體,沒有了一切,忘乎所以,真不知道是我變成了網中魚,抑或是網中魚變成了我。在此,深刻體會到了莊周夢蝶的那種迷離朦朧的意境。
我貪戀這里。這里有無數高尚的、年輕無邪的“靈魂”游蕩,我的“靈魂”與他們碰撞,無疑得到了凈化和升華。
我貪戀這里。這里有來自虛空的真實友情和慰藉,喚起我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去實現人生的創(chuàng)造價值。
我貪戀這里。這里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寶藏,我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就像蜜蜂吮吸著花的蜜汁。
我貪戀這里。
我是“困”在這張無形網中的魚。魚是逃脫不了“香餌”的誘惑的。不必諱言,任何有文化的地方都會孳生毒菌,在這虛無的網絡上同樣也是。因此,我時時小心地吞食“香餌”,生怕吃進了一個有毒的“毒餌”,或是別有用心的人拋下的“誘餌”。
魚被“香餌”誘惑,魚本身也是“誘餌”。有一位作家把魚說成是欲望的“誘餌”。我覺得十分精辟。他說:“魚,欲望的誘餌,在人生之水中,從容而游。我們都是由于魚的存在,才在人生的河岸,擁擁擠擠地喜怒哀樂著!
我只是希望,同游在網中的魚兒們,不要相互當成“誘餌”。網絡虛幻,但人格卻不能虛幻,人格應是一座挺拔的高山,任憑風雨的剝蝕,任憑香風毒霧的迷惑,也不能低下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