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800字
看這本書之前,我想過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yīng)該怎么面對如今壓力如此大的生活?難道是犯了錯,將錯就錯?還是說為了一個問題,可以用謊言當擋箭牌?不,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給到了我準確的答案。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德國作家歌德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德國文學(xué)史上一個質(zhì)的飛躍。它講述了少年維特1771年5月4日至12月6日點滴生活的所有記錄,揭露了當時德國的丑陋社會,讓讀者的內(nèi)心又出現(xiàn)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維特放棄一切,帶著父親留下的遺產(chǎn)去向了小山村,去享受大自然,去感受花木之美?吹贸,他是一個追求藝術(shù)、熱愛生活的人,特別是書中對維特看到大自然的那種欣喜之情的描寫,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吹竭@兒,我的問號就亮了起來:他如此無憂無慮,哪兒來的煩惱。吭瓉,他深愛的女人綠蒂已有未婚夫,可他還是不肯放手。這是他給自己的生活犯下的第一個錯。為什么這么說呢?綠蒂在他心中是美的化身,是他精神寄托,她溫柔知性,待人善良,但已經(jīng)擁有未婚夫的事實讓維特迷失了正確的方向,讓他受到了五雷轟頂般,甚至是絕望般的打擊,沉迷于痛苦中無法自抜。
最后,維特因受不了一次次職場上的嘲笑和腐朽,他選擇了自我逃避,竟然用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維特的精神世界是渴望自由、張揚自我,可正好與現(xiàn)實生活恰恰相反,對愛情與事業(yè)的雙重失敗,讓他的自尊心早就表現(xiàn)的不堪一擊,一碰就碎。
歸根結(jié)底,在我的眼中,維特是一個好少年,可是他不會把握自己的生活,不會正確地抉擇自己的命運,沒有為自己的生活畫龍點睛,反而誤入歧途。面對困難,他毫無反抗的選擇了放棄,而不是用行為去爭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不可能永遠是風(fēng)平浪靜,總會有波瀾起伏,會時有陡峭的山峰,時有低落的崖谷,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去奮斗,沒有人天生有義務(wù)得幫你。維特的內(nèi)心被困難給折服,從而生活也因為他的膽怯而惋惜地停止前行……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句話: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意志堅定,理性地對待問題,對未來充滿信心。我想,這應(yīng)該就是打開維特心靈之門的正確鑰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