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印章文化
我有一枚小印章,上面刻著我的名字,是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的圣誕禮物。別看這枚印章小,用處蠻大哩!每當新學期發(fā)新書了,我都會用它在書上印上我的名字,如此一來,這些書就會一直陪在我身邊,不會輕易被弄丟了。
看我那么喜歡印章,爸爸就特地帶我去西泠印社參觀。在那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印章:有的里面刻著凹字,有的刻著凸字,還有的甚至四面都刻滿了文字。印身的材料也是種類繁多,有金屬、木頭、石頭、玉石等;丶液,我和爸爸還一起編了一首童謠《杭州印章》,去參加杭州童謠大賽呢。從此,我就更喜愛印章,現在我不但能一氣呵成寫一些左右反向的字,還能用刻刀把它們的形狀雕出來!印章文化逐漸印到了我的心里。
印章,與書法、繪畫、詩歌并稱中國四大傳統(tǒng)藝術。“印”字的左半部是個“爪”字,就是手的意思,右半部是個“節(jié)”字,就是憑證,合起來就是手持憑證,代表誠信。印章文化源遠流長,從有甲骨文那個時代開始就有印章了,可以說跟中國歷史一樣悠遠。每一顆印章的背后都有一段歷史,印章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我們國家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密切的關系,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經驗,體現了民族素質和精神風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
每逢我在《品德與社會》課當小老師時,我都會準備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印章,作為獎品發(fā)給同學們,希望大家都能對印章發(fā)生興趣,一起把中國獨特的印章文化傳承下去。
五年級:李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