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改寫800字
一個晴空萬里的早上,宋代詩人——辛棄疾在河邊散步,忽然,他無意中看見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
茅草屋的后面是一片竹林,再遠(yuǎn)處是幾座高山,那茅草屋的前面是一條流淌的小溪。
溪水清澈透明,連小溪里的游魚都看得很清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溪面變得波光粼粼。水面上有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荷花完全盛開,有的荷花含苞待放,還有的荷花似放非放,那荷花白里透粉,粉里透紅,像是一位面帶輕紗的少女。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的襯托下更顯得碧綠可愛。
辛棄疾隱隱約約地聽到風(fēng)中有喝醉酒的兩人在對話,可卻不知道是哪兩位老人在對話。走近一看,哦,原來是茅草屋的主人,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在用南方的方言聊家常。仔細(xì)聽,老爺爺說:“你做的飯真好吃。”老奶奶說:“我做的飯當(dāng)然好吃啦。”老爺爺又說:“正是因為你做的飯這么好吃,才把咱們的三個兒子養(yǎng)得這么好,這么孝順。”
小溪的東邊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老兩口的大兒子在豆苗地里除草。一邊除草一邊自言自語:“這豆子很快就成熟了,我們一家就可以吃上新鮮的豆子了。”他努力地除草,還時不時得擦下汗。
茅草屋的左邊有一棵健壯挺拔的梧桐樹,二兒子正坐在梧桐樹下編織著雞籠,他一邊看著奔跑的小公雞和老母雞,一邊微笑著說:“小雞們快快長大,你們的雞籠馬上就做好了,你們很快就有家了。”小雞們好像聽懂了他的話是的,跑得更歡了。
尚未成年的三兒子十分調(diào)皮,什么事也做不了,于是他趴在小溪旁邊,一邊調(diào)皮地抓著河里的小魚,一邊吃著自己剝的蓮子。他邊吃邊含糊不清地說:“哎,真是太好吃了,我要把我剝好的蓮子拿回家給家人嘗嘗鮮。”
看到此情此景,辛棄疾忍不住提筆寫下了千古名著《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