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聲、這名,便是痕跡。其實萬物皆如是。——題記
春蠶死了,卻留下了華麗的羽裳;那羽裳便是蠶的痕跡。夏荷殘了,卻留下了溢清的芬芳;那芬芳便是荷的痕跡。秋菊謝了,卻留下了“人比黃花瘦”的感傷;那感傷便是菊的痕跡。冬梅落了,卻留下了“玉雪為骨冰為魂”的風(fēng)骨,這風(fēng)骨便是梅的痕跡。
當(dāng)雪花滿天飛舞;當(dāng)空中云卷云舒;當(dāng)大海潮起潮平;當(dāng)庭前花開花落;大自然用晝夜四季向我們詮釋更替,又讓萬物都留下它們自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痕跡。這其中,最醒目的還應(yīng)數(shù)人類的痕跡。
說起人類的痕跡,自然而然地便會想起一連串光輝的名字,一連串輝煌的成就,宛若碧天里的星星,奪目,絢麗。
屈原“懷白壁自投汨羅以死”;那憂愁幽思的《離騷》是他的痕跡。那“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憤慨亦是他的痕跡。他文學(xué)的痕跡,更是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痕跡。
杜甫窮死在湘江上的一條小船里,那悲天憫人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是他的痕跡,那推己及人的關(guān)照:“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亦是他的痕跡。他詩賦的痕跡,更是他關(guān)心人民、忠君愛國的痕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痕跡;《紅樓夢》是曹雪芹的痕跡;《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的痕跡;戈壁中的綠洲是席寶力皋的痕跡……
高樓大廈是建筑師的痕跡;華冠麗服是服裝師的痕跡;救死扶傷是白衣天使的痕跡……
不禁要思考,什么才是我的痕跡?與這茫茫大千世界相比,頓感自身甚是渺小、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我也是有痕跡的,屬于我的痕跡。掉下的第一顆牙齒,那是成長的痕跡;第一次在年齡一欄填18歲,那是成人的痕跡;邁出象牙塔的第一步,那是成材的痕跡。當(dāng)我走上工作崗位,我還會留下新的痕跡。
生命的痕跡被快樂充實的生活會綻放奪目的光彩。清晨一句溫馨的問候會讓你一天都有個好心情;午休間的一杯綠茶,與朋友相對而飲,嘴角流露出的溫暖的笑意會讓你枕夢而睡;夜深人靜,幾點疏星懸掛枝頭,臺燈下,書桌前,不知疲倦地攬卷品詩……生命的痕跡一點點溢出,折射出每一個歡欣鼓舞的時刻。
總愛看溪水長流,靜水流深。擊蕩的浪花映出兒時的嬉戲歡笑的身影,光滑的鵝卵石依舊閃著歲月流逝的光亮。
五年級: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