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這是白居易的一首詞,我很喜歡它,但種花、養(yǎng)花帶給你的感覺絕不是“春夢”的曇花一現(xiàn)和“朝云”的捉摸不定,而是一種心靈體驗和人生感悟。
小時候種過鳳仙花(俗名指甲花),花似蝴蝶,飄飄欲飛,美如其名。那時還學(xué)著電影《城南往事》里的小櫻子用鳳仙花涂指甲,指甲沒染紅,花瓣卻落了一地。十幾年后,重溫這部電影,仍被它婉約、細(xì)膩、傷感的氣息所感染,仍被小櫻子的天真可愛所感動,也時常勾起留在純真年代的美好往事。
郁達(dá)夫在他的《故都的秋》中寫過牽;ǎ矏壑橐缬谘员?稍谖已劾餇颗;ㄈ鄙“品格”:長出的細(xì)藤爬不上墻壁,如同扶不起的劉阿斗;開出的花極小,又沒光澤和質(zhì)感,讓正午的太陽一曬就蔫了,使人想起一詞來——萎靡不振,就像魯迅對孔已己的感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不喜歡,所以再也沒種過。
最讓我勞心費力的是養(yǎng)菊花。像陶淵明一樣愛菊的清麗脫俗、寧靜致遠(yuǎn),因為太喜歡,所清晨的時候,把她們一盆盆地搬出來,傍晚再一盆盆地搬回屋里,卻忘了菊花天生就有傲視寒風(fēng)冷雪的本性。長期的溫室生活使她們變得無精打采,花瓣也凌亂不堪,失望之余,讓她們在院子里自生自滅。沒想到經(jīng)過幾次寒風(fēng)暴雨的洗禮,卻恢復(fù)了自然的本色,又變得精神抖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