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隨筆散文
小年到來,意味除夕夜快到了。那么小年,大家都有什么話寫下來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過小年隨筆散文,希望你喜歡。
過小年隨筆散文篇一
今天是小年,一早出門,老天不作美,冬季也下這么大的雨,沒帶雨傘,索性在雨中漫步,要的是滴滴岀行,還有二公里的距離,干脆就冒雨朝那個方向前行。雨落在頭上、衣服上、從眉毛直往下滑,冰涼冰涼,不覺一股寒氣伴著北風竄進可以入侵的每一個空隙,我加快了步伐,不顧一切地向尾號723的車奔去。一上車師傅很驚訝怎么不帶雨傘。
我的頭發(fā)外套基本全濕透,師傅趕緊遞過來紙巾擦去臉上頭上的水珠,便拉開了龍門陣…。"我剛才從電話聽到是個男的,本不想接這個單的。"我好奇的問:"為什么呢?"他說:"這幾天執(zhí)法很嚴,若抓住要罰好幾萬,把滴滴岀行給取締了啊!這么好的事情,對老百姓有利無害嗎,既解決了堵車,又拉動了就業(yè)崗位,不知道這些人咱想的。""對呀!"我不加思索地回道。"你看就象今天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你,我可能站在這地方根夲等不到出租車。""我常常晚上拉的客人都是喝酒后回家的,他們都說我們的服務態(tài)度比出租車好…。”
這話題不是我們這些人討論的,我有意叉開了話題,望著窗戶玻璃上碰的粉碎的雨珠,用力的何上爬,雨刮不停地往下刮,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問題,風太大了,破碎的水珠不頎一切的向上沖!那么耐人尋味的追逐,那么不屑一顧的上上下下。是自然的力量啊!
一切都順其自然多好,尊重事實,尊重勞動,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就好比我喜歡叫雨淋下,變得輕松些,愉快些!
過小年隨筆散文篇二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是過小年的日子。
傳說這天晚上,送灶王老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一年的情況。天黑之前,把新請來的灶王爺貼在鍋灶的上方,把去年的灶王爺拿下來,放在一疊燒紙里,里面還有新灶王爺上面裁下來的一匹灶馬,準備晚上一起燒了。灶馬好駝灶王爺升天。
過去的多少年里,在我們家鄉(xiāng)的每戶人家。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都要買上幾個糖瓜,盛上一碗餃子,晚上供在灶王爺跟前,送灶王老爺上天。家里的大人燒上香,燒了紙和灶馬以后。在灶王爺跟前跪倒,虔誠的跪拜,口中念念有詞:“灶王灶王上天堂,七天七夜下來過年。少帶口舌是非,多帶五谷雜糧。”念畢,磕頭作揖。一家人把來年一年的收成好壞都寄托在灶王老爺身上。
實際上,買糖瓜是粘住灶王爺?shù)淖,目的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間壞話。吃餃子是封住灶王爺?shù)淖,也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間壞話。因而,灶王爺在我家鄉(xiāng)一帶就成了家家的“一家之主”。給灶王爺寫的對聯(lián)都是同樣的語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灶王爺在我的家鄉(xiāng)一帶是備受崇拜的。但我覺得。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供了那么多年灶王老爺,沒有給人們帶來多少財富,祖祖輩輩還是生活在貧窮的環(huán)境里,家庭也不富裕。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生活雖然提高了,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生活還是捉襟見肘,沒有過多的物質(zhì)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地,人們的生活卻越來越好了。我家鄉(xiāng)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住上了新房,彩電,冰箱,電腦,空調(diào),一應俱全。灶王爺還是那個灶王爺,但是,家鄉(xiāng)的人們富足了,我感覺,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不僅是灶王爺,還有黨的富民政策。
正在我沉思中,暮色降臨,遠遠近近的爆竹聲不斷響起,此起彼伏的煙花映紅了夜空,絢麗多彩的花朵在空中綻放。家家戶戶的窗口透出燈火的光暈,溫暖,溫馨。倏忽間,在一大家子的嘻鬧聲中,過小年了。我覺出了一種平凡而簡單的幸福,這幸福,來自于對灶王爺?shù)某绨,來自對幸福生活的滿足和向往,來自親情的溫暖,來自家人的團聚帶來的喜悅。
此時,我家的餃子、糖瓜也擺了灶臺上,過小年的儀式也該開始了,如今已經(jīng)富裕了,但愿灶王爺上天回來,給我們帶來幸福、平安、吉祥……
過小年隨筆散文篇三
今天是小年,一大早鞭炮就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我在琢磨一定是那些年長者,在祭祀灶王爺升天吧!其實,我真沒見過這種祭祀儀式,只是聽父母說過,他們也是從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那兒知道了一星半點的。
小時候,聽母親說過,有一年大舅去買灶王爺畫像,因家境貧寒老想買個便宜的,到了年三十下午去買,結(jié)果賣年畫的都收攤了,大舅急的火燒火燎,假如買不到灶王爺畫像,就沒法回家和姥爺交代,老人家根本就沒心思過年。說來也巧有個攤主回店里取東西,大舅發(fā)現(xiàn)還有一張灶王爺畫像,結(jié)果一看是一張翻版的,還沒來得及仔細端詳,就來了好幾個買灶王爺畫像的顧客,情急之下,大舅將灶王爺畫像撕成了兩半,于是才買下了這張帶有"殘疾"的灶王爺畫像,回家和老人過了一個囫圇年……
人們對習俗的敬重一直延續(xù)著,聽父母說,他們在老家時每年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都要打發(fā)灶王爺升天,家家戶戶都把用了一年的灶王爺畫像取下來,放進爐膛里焚燒, 據(jù)說這就是為了讓灶王爺升天順利,家家戶戶買些糖瓜、黏糖之類的東西進行祭拜,意思是:用這些糖制品粘住灶王爺?shù)淖彀停〉纳煲院笕ビ窕蚀蟮勰莾焊嫒碎g的狀,想必灶王爺也收受賄賂!
聽老人們講:灶王爺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就完成了自己在人世間的使命,踏著焚燒后的煙火騰云駕霧,前去向玉皇大帝稟報人們這一年的作惡與行善,并祈求保佑好人平安,賜人間祥和太平、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人們能享受玉皇大帝賜予的福報,全仰仗灶王爺?shù)拿姥,從小年到三十晚,一周的時間灶王爺風雨兼程往返天地間,直到年末的最后一天,才真正完成使命回到各家的灶臺,靜候除夕的炮竹與人們共度佳節(jié),就這樣年復一年,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著神圣的職責。
小年這一天,包餃子,吃糖瓜,已成為一種習俗,記得小時候,總是早早去排隊買糖瓜,那甜甜的味道,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最重要的是給了人們一種心里寄托:吃糖瓜可以粘住灶王爺?shù)淖,見了玉皇大帝,就不會說人世間的壞話了,一種簡單的習俗,植根于人們心中,代代相傳。
記得送完灶王爺,家家戶戶還要大掃除,把屋子打掃的干干凈凈,勤勞的家庭主婦只要能擦洗到的地方全部過水,不留死角,然后在墻上貼上色彩鮮艷的年畫,有些講究的人家,還在墻上貼上報紙或者花紙,也有人家貼上白紙,然后再貼上年畫。什么“五子登科”“年年有余”“恭喜發(fā)財”"百子圖"等等都是人們的最愛。
看著色彩斑斕的屋子,孩子們欣喜若狂,不停地玩著捉迷藏,床上、床下、衣柜……都成為藏身的好地方,在這家玩夠了又去那家玩,歌聲、笑聲、吵鬧聲,攪得忙活了一天的父母心煩意亂,但是孩提時代那份快樂至今難以忘懷!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趣事在如煙的往事里若隱若現(xiàn),腦海中的畫面如海市蜃樓般時而映入眼簾,小年的習俗,宛如一個童話故事,深深鑲嵌在年幼的心田。過小年,也許多少年后,人們?nèi)詴阉斪饕粋重要的節(jié)日來慶祝,沿襲這種相傳的習俗,全家聚會,推杯換盞飽餐一頓,但是這種有著濃濃的寓意的習俗能否承傳?我們的后代是否還能記起"灶王爺"這個悠久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