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小說郭敬明讀后感
夏至未至是一部青春校園小說,是很多人校園生活的陪伴和記憶。小編整理了夏至未至小說郭敬明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
夏至未至小說郭敬明讀后感【篇一】
1.
與兩年不見的友人在北京路吃罷晚飯后,一個人閑逛到了書店。最后,鬼使神差,買了一本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其實,我也并沒有那么討厭他,我覺得你應該也一樣,因為,除了比你成功,他也并沒有做過什么實際意義上虧欠我們的事——這樣一段話,其實也可以放在楊冪身上。不過,我還是要建議楊冪換一個包裝團隊,因為,不是在每個電影里都客串一下混個臉熟,觀眾就會日久生情喜歡上你;相反,審美疲勞這件事對嫩牛五方也是適用的,這也是為什么肯德基一而再再而三推出騙錢新品的原因。
我們還是回到郭敬明吧。
我之所以想看那本書,是因為書名《夏至未至》真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名字。并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個時候的郭敬明確實還在寫東西,帶著他年少時因為不合群而孤僻敏感的心在寫東西。那個時候的他,不是萬人迷;那個時候的他是如此沒有自信,以致于所有青春年少里的美好時光都只能在他的筆下才得以實現(xiàn)。
我年少時,反倒并沒有多想看他文字的念頭。我在他的《島》?蠛芫茫趴吹搅死锩婺瞧豆饩消失的井池》,那真是一篇寫得很好的短篇,主角依舊帶著那個時候郭敬明獨有的細膩、敏感和莫名感傷的影子。其實,回看他早期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時候他作品中的男生大多數(shù)都這樣,《夏至未至》里,開篇對于傅小司和陸之昂的友情描寫,幾乎都可以讓你聞到兩個男生間獨有的曖昧氣息。也許就在書中這樣一個夏天,郭敬明曾經(jīng)對于一個男孩,報以同樣的好感。這段感情在那個年代注定沒有任何結果,于是,這個男孩就被留在了書里,被永遠留在書中的那個夏天里。
2.
但愿他可以吻我。
女孩,你那個時候一定是這么想的。
但是故事的最后,你只在郭敬明的小說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那個男孩并沒有吻你。
其實,你那時候迷戀的“萬人迷”男孩,也許在十年后的今天,變成了又挫又令人難過的可憐人。只有你,當年懷著依戀并且孤身努力對抗命運的你,最終站在了這個男生的肩上。其實這不難想象,失意有時在某種層面上也算是好事,最好的例子就是當今的“青春小說大亨”郭敬明以及十年不敗的流行天王周杰倫先生。他們,都是從自卑走過來的。以自己的孤單去對抗命運,最終過得比那時未正臉看你之人好,也算是一種報復。只是,這種報復,是孤單、沒有退路并充滿絕望意味的。
因為,無論是當時還是現(xiàn)在,那個男生,最后都沒有吻你。他們被留在了那個夏天,那個十年前你還年少時,知了和蟬鳴不間歇的夏天。這個夏天如此固執(zhí)地留在你心里,好像每一次你翻出來再看,都還可以聞到那個時候的香樟樹香味。只有在那個夏天,男孩們還是完美的,他們穿著白襯衫,淺淺的獨特汗味,好像存在就是為了吸引你。也許,這個就是在后來你“一個人的戀愛”前,其他人并不知道的故事。你喜歡的,只是被永遠留在夏天的男孩,他們像是平行世界中的一個臨界點,一直留在那里。
3.
當時的你,也曾以為自己會一輩子記住這個夏天。
但后來,這個夏天還是過去了。
同樣的,在郭敬明《夏至未至》再版時,他自己寫了再版序,里面告訴讀者,那些發(fā)生在20xx年夏天的故事,是怎樣慢慢慢慢用十年時間在他的心里漸漸變淡。故事總是這樣的,九把刀借著電影里陳妍希的嘴也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大腦這個時候只是做了一個好心人,把認為我們都不需要的記憶,悄悄刪去。
這之后的你們,慢慢踏前,學會更加理性去面對這個世界;年少時的依戀,像是貼了過久的創(chuàng)可貼,慢慢失去了粘性,等到它脫落時,我們就發(fā)現(xiàn),傷疤原來早就已經(jīng)好了。你拼命想要記住的人,往往屬于另外一個世界。故事的結尾,那個一直與你毫無關聯(lián)的男孩,那個在你心中曾與你戀愛了半個世紀的男孩,只能被永遠留在了那個夏天。
那個夏天,最后就變成了兩個字。
那就是,秘密。
夏至未至小說郭敬明讀后感【篇二】
幾年之后再重新看回夏至未至,揪心的感覺依舊。唯獨改變的,大概是身邊那些抵御不了歲月變換的風景,還有那些本來就不屬于自己世界里的人。
立夏這個角色,因為鄭爽要飾演劇版的她,讓我有了很多分的憐愛。也許普普通通的她并沒有太多奢望,但是她的世界卻因為突然走進來的許多人而變得無比復雜。香樟樹下的年少輕狂已經(jīng)隨著悶熱的空氣蒸發(fā),最終立夏沒有和傅小司在一起真的是最大的遺憾了吧。小四就是喜歡寫得那么悲傷,當年揪心到我無法呼吸(笑。
現(xiàn)在看起來,依舊覺得難受。只不過,長大了之后覺得,那種不痛不癢的無奈顯得更無以復加。
期待劇版的夏至未至,期待我的立夏小朋友。期待你們的青春。
夏至未至小說郭敬明讀后感【篇三】
青春在每個長大的孩子心里,大概都是明媚、干凈、透著傻氣的吧。
前些年,隨著小時代的大火,小四似乎在腦殘粉和口水罵中也越來越成功了,我懷著對他最簡單的喜愛嘗試看了小時代,但也只好將這本書和電影歸到最無營養(yǎng)作品中去,我心中的小四不是這樣的,那是我整個青春的回憶。
《夏至未至》這本書算上這次大概看了至少三遍了,每次看完都驚嘆于淡的如水一樣的故事情節(jié)竟然可以如此細膩、流暢,就如夏天還沒到來前的溫熱,緩緩拂過心頭,留下一個個破碎的片段在生活的角落被想起。這本書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書中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青春中找到影子,而整本書的節(jié)奏就如我們那些年在初中高中度過的時光,漫長而肆意。
書中的男孩是沉默細膩的小司,是開朗真誠的之昂,都是穿著白襯衣,騎著單車聽著音樂,肩線筆挺的少年。立夏坐在公車上,看著窗外的少年,綠燈亮起,陣風吹過,在香樟撲簌簌的顫動中踩著單車離開。這樣的畫面,美好的讓人落淚。
也許多年后,小司已經(jīng)紅遍大江南北,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女孩和我一樣喜歡他,但小司永遠是我心中的祭司,那個只屬于我的祭司。我不在乎他現(xiàn)在的光鮮,在我心中他就是那個安靜拿著畫筆,描繪出一片安寧世界的祭司。
突然明白了初中時為什么全班半數(shù)的女生都喜歡那個男生。那個放學的午后,校門口的梧桐樹下,你就坐在那里等著媽媽,做著作業(yè)。陽光下的你白的刺眼,瘦削的身骨在襯衣下有好看的輪廓,還有骨節(jié)分明的手指和娟秀的字跡。這樣的你就是那個時候我心中的天使。畢業(yè)后漸漸沒有了聯(lián)系,如今的你已經(jīng)長成成熟的大人模樣,下巴上也有微微的胡渣,說話也帶著流里流氣。然而這些都和我無關了,我心中的你只存在于那三年的初中時光,那些年輕的可以任意揮霍的時光。其實也許都無關乎愛情,只關乎青春。
立夏最終還是離開了小司,盡管結婚生子過著最普通的日子,但那樣為一個人奮不顧身的愛戀不會再有了。那樣如飛蛾撲火般的愛戀,也許只會屬于青春的年紀,因為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失去,還不懂得害怕,更不會自我保護。那樣的愛戀,一生也就只會有一次吧。所以我總是怕失去身邊的你,怕因為一些不可抗拒無法捉摸的原因而失去你,因為我知道讓我這樣愛著的人,這輩子大概只有這一次。曾經(jīng)那樣的痛徹心扉,也許以后都不會輕易在心中泛起漣漪了。所以相見太早,相遇太晚都是錯,一定要在還可以熱烈地愛的年紀抓住幸福。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一直守護著他的天使,這個天使如果覺得你的生活太過悲哀,你的心情太過難過,那么他就會化身成為你身邊的某一個人……陪你度過一小段快樂時光,然后他再不動聲色的離開。”
長大就注定是一個越來越孤單的過程,曾經(jīng)手拉手去廁所的閨蜜,如今一年也不會見幾面,大家天各一方過著自己的生活。但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給過我的那些美好,才有了今天的我,盡管這一切已經(jīng)與你們無關。
夏至未至這本書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懷念逝去的青春,我死死守著那些美好的回憶,就像我緊緊握著這本書一遍一遍閱讀。如今郭敬明已經(jīng)是成功的商人、導演,但再也沒有什么作品能達到曾經(jīng)的高度了,甚至被商業(yè)化的體無完膚。這本書大概最不適合影視化吧,我也最不愿意看到它拍成電影,因為那樣一定會失去它最本質的精髓,一定是浮夸而聒噪的。我唏噓小四帶給我的感動大概只能停留在夏至未至了,就如同唏噓我的生活也越來越功利、世俗和無趣。這一切都是注定的悲劇么,就如同那個毫無征兆、急急忙忙撲向死亡的夏天。曾經(jīng)的美好,只能用來懷念、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