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英雄
我讀了《三國演義》。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周朝分成了七國,后來并進秦朝。秦朝滅亡后,又出現楚漢相爭,并進漢朝。大統(tǒng)一的漢朝歷經了中武中興后,就開始走下坡路。繼而發(fā)生了魏、蜀、吳三國之間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明槍暗箭的陰謀詭計。
在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劉備的仁德;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聰穎;董卓的殘暴;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氣量狹小;呂布的反復無常;劉表的無能;關羽、張飛、趙云、許諸、典韋、張遼、孫策、甘寧……的勇猛,以及許許多多流星般劃過歷史天幕的謀臣武將,無不栩栩如生。
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智慧的化生——諸葛亮。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使空城計。
諸葛亮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善于治國才能才讓蜀國由弱小變成能與魏、吳兩國并立的形式。他造出木牛流馬,不僅可以幫助運送糧食,還可以讓魏延認為有神仙幫助他。就連在他死后魏延反逆,他也能未卜先知,從而先授馬岱密計,讓魏延喊三聲“誰敢殺我!”后便砍下他的腦袋。
諸葛亮為蜀國盡心盡力,一心為蜀國奪取天下。蜀國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被后人傳為奇才,可惜操勞過度,最終累死在五丈原。
簡評:如果不局限于只談書中的人物,有所遷移,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