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網絡語言
小議網絡語言
大家家中都有電腦吧?大家是不是經常上網呢?也許,大家都發(fā)現了中華大地上的獨有精華——中文詞語,發(fā)生了一些不該有的變化。
現在,漢字諧音不止出現在小孩子互相用名字的諧音取外號的玩鬧之中了,在越來越發(fā)達的網絡上也出現了這種怪怪的成語、詞語。我個人認為:這種隨意篡改中華五千年的文字精華的行為是不好的。
現在的網絡上,“小朋友”一詞被叫做“小盆友”,“小盆友”是什么意思?難不成是“小盆子的朋友”或“在小盆子里的朋友”? 而“小朋友”意思是:兒童,亦指年少的友人。“小盆友”和“小朋友”字面意思豈不是相差太大了嗎?
在成語中,“默默無蚊(聞)”、“樂在騎(其)中”、“隨心所。ㄓ”等成語在廣告中比比皆是,但也有打廣告的用途,可是網絡上的呢?比如:成語“淚流滿面”變成了“內牛滿面”。那么,“內牛滿面”是什么意思?“內部的牛滿臉都是”嗎?可這能解釋得通嗎?
網絡語言還有很多,像“蝦米(什么)”、“介系(這是)”、“我(偶)”、“稀飯(喜歡)”、“果醬(過獎)”、“醬紫(這樣子)”……一串接一串的網絡語言令人頭昏腦脹,根本沒有什么具體意思,我只希望大家盡量少用網絡語言,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因為,網絡語言不僅會影響小孩子書寫能力,而且,在考試中,網絡語言是按錯別字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