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作文:心中有首自由的歌
自由,是所有生物本真的追求,也是人們奮斗的目標(biāo),引得無數(shù)英雄為此獻(xiàn)身。
——題記
鳥兒的自由,是飛向天空的憧憬,沐浴在陽光之下,就是它們的幸福。就算身處囚籠中,也不會忘記這個夢想。起初,所有的鳥兒都十分躁動,它們明白竹籠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歸宿。但幾天后,有的鳥兒就平靜下來,它們知道自己做的不過是徒勞之舉,沒有任何作用。幾個月后,幾乎所有的鳥兒都適應(yīng)了,它們的羽毛在人們精心護(hù)理下油光可鑒,體態(tài)也漸漸豐腴——它們把要出去那碼事忘得一干二凈。如果你要開始嘲笑鳥類的脆弱意志,那么生物學(xué)家會告訴你,在南美地區(qū)生活著一種鳥,它生性溫和,以小昆蟲為生,受到人們的喜愛。一些商家看見商機(jī),動員人們?nèi)ゲ蹲。但人們卻發(fā)現(xiàn),捉來的鳥兒不久就被餓得皮包骨,最終死去,而旁邊碗里盛的就是這種鳥最愛吃的小蟲。不僅如此,商人們就算從鳥巢里偷來了小鳥,自行喂養(yǎng)大,也要時刻注意同種成鳥銜來的東西和食物,絕不能讓籠中的小鳥吃——那東西大多是有毒的,它就算是死,也不愿讓自己和孩子淪為階下囚,生生地失去自由。
《西頓動物記》中也有這樣相似的內(nèi)容。那篇故事叫做《春天狐的愛》,寫的是狐貍一家遭到獵人襲擊,狐貍爸爸和三只小狐貍被打死,母狐逃走,小狐貍被抓,被人當(dāng)成寵物拴在木樁上,母狐多次返回施救無果,還被打斷一條腿。最后母狐喂小狐貍吃掉農(nóng)場主為消滅黃鼠狼而扔下的毒雞頭,隨后跳河自盡。整個故事就是一個悲劇,也閃爍著動物本性中最大追求——自由,當(dāng)母狐面對中毒掙扎的小狐貍時,她說,“沒有了自由,你什么也不是!”故事的結(jié)局處,農(nóng)場主埋掉了小狐貍,它終于自由了。
從古到今,歷史的洪流中,也有許多為人類和平解放自由而獻(xiàn)身的英雄。清朝末年,社會動蕩,政府極為腐敗,康有為等數(shù)十位文人公車上書,請求進(jìn)行改革,卻只維持百日便被勒令停止,后更被清剿。許多人逃跑了,譚嗣同沒有,他吟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钡暮狼楹罂犊土x。他的遺志喚醒了沉睡的雄獅,喚醒了人們的反抗精神,激起人們?yōu)樽杂啥鴬^斗的浪潮。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边@是毛澤東心里最真實的聲音,是他畢生的不懈追求,亦是他心中的宏偉藍(lán)圖。不只毛澤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向往自由的聲音,當(dāng)這聲音匯聚起來——聽,那就是自由的歌,充滿力量,直上云霄。
媽媽點評:這是小寶的期末考試作文,試卷提供了四個詞:自由、孤獨、快樂、悲傷,任選一詞作文,體裁不限(詩歌除外)。小家伙總體寫得不錯,忙里偷閑,還能寫個題記出來,開門見山。全篇始終緊扣“不自由,毋寧死”的主題,舉動物、人類的例子,閃爍著知識面寬、旁征博引的光彩。老師認(rèn)為若寫成散文,可能更討喜;媽媽則認(rèn)為,舉動物的例子篇幅過長,鳥兒和狐貍的故事雷同,削弱了表達(dá),若能舉中外不同人物追求自由的例子,兼顧夾敘夾議,則更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