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讀史書
六年級 張蕾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你最喜歡什么呢?
我最喜歡閱讀書籍,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籍。這也是受父親的影響,因為父親酷愛讀書,尤其是歷史書,書柜放滿了歷史典籍,這對我選擇閱讀的種類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他也經常會給我講一些歷史趣事。記得最初吸引我的是少兒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初讀時就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突然發(fā)現歷史的世界是那么精彩。從此,我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如饑似渴地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也更加熱愛讀書。
自從盤古開天地,造就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以及各個領域的大師,在歷史的舞臺上,一一粉墨登場……
從炎帝和黃帝開始,到春秋時代楚莊王、秦穆公、齊桓公,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歷史風云人物推動了洪流滾滾向前;扁鵲、孫思邈、李時珍詮釋了懸壺濟世、天地渺無極、萬物涵五行的中華醫(yī)學的精髓。諸子百家造就了中國多無化的文化思想體系。孔子,大家都知道孔子是“萬圣先師”,還整理修訂《周易》、《禮記》、《春秋》、《詩經》、《樂經》等文化典籍。這就是我喜歡看歷史的原因之一,一個故事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明爭暗斗!
歷史就象是一個未打開的潘多拉盒子一樣,永遠是那樣神秘,吸引著你去探索,去了解它的內涵。
史書中那些朝代的更迭變遷常讓我隨之喜怒和憂嘆。隨著閱讀書籍的增多,《中華上下五千年》已經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欲。
從有文字記載的商周開始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中國超過了由宗教演變成文化,又由文化升華為藝術的過程。從漢唐元明清到現在,中國經歷了多次的分合的歷史更替,在變更動蕩的歷史長河中,走過了無數的春夏秋冬……
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到現在,是我們的先人們一點一滴的積累傳承,造就了今天中華民族特定的中華文明。
一本《中國史》,它使我了解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髓,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
世界上,不僅僅只有中國歷史,其他國家也有歷史,我知道,現在看的歷史談不上完整,只是滄海一粟。世界上,不僅僅只有歷史,還有文學、哲學、邏輯、數學、倫理。我現在才明白如果世界上的書都比喻沙漠的話,那我看的則只是微乎其微的其中一粒渺小的的沙子。
同時我也堅信歷史的知識,總會成為我人生中的指路燈!
也深深的希望我們中華民族,能再次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