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專家
文/可樂
清晨,一位硬朗的老人漫步在小區(qū)中,下象棋,聊天,雖然鬢角斑白,皺紋卻淺淺的,絲毫看不出他已年過七旬——他就是我的姥爺。慈祥的姥爺,卻有一個業(yè)余愛好:吵架!
媽媽特愛吃餃子,姥姥、姥爺就變著花樣包各種餡兒的餃子。但每次包餃子都要上演一次“吵架”劇,劇情總是與姥爺和面的軟硬有關(guān)。瞧!這不,又開始了:“唉,包餃子,這面和得太軟了!”姥姥皺眉頭。“軟的好包!”姥爺?shù)脑挃S地有聲!“老郭!”姥姥喊,“咋了,又咋了?!”姥爺不耐煩了,“事兒咋這么多呢!”“撲哧”姥姥被“氣”樂了!斑@坨面又硬啦!”姥姥不高興了:“怎么搞得?”能干的姥爺是“任勞不任怨”:“剛才你不還說軟了,怎么又硬了?里外都是你的理!”吵歸吵,照樣不耽誤包餃子。不大一會兒,二老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家常,剛剛“吵架”的氣氛瞬間變得輕松風趣,不改往日的和氣。
每次去姥爺家吃飯,看我吃得香時,姥姥很欣慰,總會說:“外孫兒,你多吃這個,有營養(yǎng)!”總是寵著我的姥爺,仿佛姥姥干擾了我的美食,抗議:“你別啰嗦了,讓人家自己吃好不好!又不用你喂!”“我做好了,不得讓孩子多吃點嘛!”吵歸吵,二老卻不生氣,直到我們下桌,他倆笑呵呵地也沒吵夠!
轉(zhuǎn)眼,暑假到了,媽媽想領我出去玩,已經(jīng)選好了地方,姥姥、姥爺卻熱情地建議換個地方:姥姥想念故鄉(xiāng),滿臉向往地說:“琿春好。∮猩接兴,老美啦!”姥爺一臉的不滿:“去那地方干啥?一整就發(fā)水!”“誰說的?”姥姥一挑眉毛,“大水啥時候發(fā)不行,你說發(fā)就發(fā)?”“對,我說發(fā)就發(fā)!”姥爺一抻脖子,來了犟勁兒。見慣了“老小孩兒”, 我和媽媽沒當真,笑哈哈地勸架無效,我們就下樓了,二老的辯論賽還在繼續(xù)……爭論不休的“發(fā)水”問題,竟然在第二天有了戲劇性的結(jié)論:《新文化報》報導“琿春哈達門發(fā)水災”。姥姥不做聲——險些把外孫弄到災區(qū)了。姥爺則笑瞇瞇,得意得很呢!
這就是“吵架專家”——姥爺,愛抬杠的姥爺經(jīng)常讓我們哭笑不得,但我還是愛聽姥爺那些說慣了的親情“吵”語,那——都是親情的結(ji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