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烈 愛我中華
五年級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的時候,這首詩說的是“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
人在異鄉(xiāng)路上奔波,心里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
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
兒呢?”
清明節(jié)前夕,我校組織部分學生去珠爾山掃墓,遺憾的是我沒有被選中。當掃墓的同學回來后,聽
到了他們的訴說,使我對烈士更加的敬重;氐郊依,從愛心小屋的空間里知道了李秋來烈士的事跡,他家
原來在山東,為了革命來到了東北,來到了鐵嶺,來到了新臺子。當時,他面對日寇瘋狂殘害中國人民的罪
行,性格剛烈的李秋來絕不甘當亡國奴,毅然投身愛國的抗日斗爭中。他們利用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在敵
人眼皮底下開展游擊戰(zhàn)爭。支援八路軍部隊。李秋來在殘酷的斗爭中,立場堅定,毫無畏懼,受到上級表揚
,并得到全村群眾信賴。
日本鬼子投降后,黨把他派到東北工作, 1946年6月20日,李秋來被特務告密,不幸被捕。被捕后,陣平鄉(xiāng)
(現(xiàn)在的阿吉鎮(zhèn))自衛(wèi)隊長劉佩石為報父仇,對李秋來施行酷刑,百般折磨殘害都未能使李秋來屈服,面對
敵人的屠刀,視死如歸,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大無畏精神。1946年7月2日,敵人將李秋來押到珠爾山前殺害
。李秋來犧牲時,年僅33歲。
1974年11月,鐵嶺縣人民(新臺子鎮(zhèn)政府)在他就義的地方,修筑了烈士墓,立了石碑,刻寫了碑文,以永遠
銘記他為鐵嶺人民解放事業(yè)所作出的貢獻。
粗糙的石頭被歲月的風塵刻下斑駁印記,訴說著英雄們光榮而無悔的事業(yè)。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
,是無數(shù)的像李秋來一樣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天,雖然是和平年代,不需要我們拿起槍桿
去和敵人拼殺,但我們要時刻記住一句話,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保衛(wèi)我們的江山,好好學習,用實際
行動保衛(wèi)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