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3篇(五年級第五單元)
有趣的漢字
漢字真有趣,有趣的是同音字,今天我給大家講幾個同音字,這幾個同音字是:忽、呼、乎。這三個同音字有不同的本領(lǐng),“忽”可以交的朋友是“然”,組起來是“忽然”;第二個漢字“呼”的好朋友是“氣”,合起來是“呼氣”;第三個字的朋友是“在”,合起來是“在乎”。這三個字都有相同的讀音,但字不同,意思也不同。
如果老師聽寫,說“hū”的時候,相信小朋友會寫出很多不同的字來,所以,我們要給這些字找到好朋友,這樣就能分清了。
下面我們來給這三個字找找朋友吧,看哪位小朋友找的最多。“忽:忽然、飄忽、忽視、忽略、疏忽......”,“呼:呼吸、呼喚、呼氣、招呼、呼叫、歡呼、呼出、呼吁、呼嘯、呼呼……”,“乎:幾乎 似乎 在乎、出乎、忘乎所以 出乎意料……”
小朋友們,你們想牢記同音字嗎?那就多給同音字找朋友吧,找的朋友越多,你就記得越牢固,不信,你們試試!
有趣的漢字
回想我和初之間的對決,猶如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因為我總是分不清“初”的部首是衣字旁還是示字旁,每次寫都是瞎蒙。媽 媽給我了一本書——《漢字的故事》,說:“相信你看過之后,這個字一定不會再錯了。”
我好奇的翻開目錄,其中就有“初”這個字。我迫不及待的翻到了“初”這一頁。
當(dāng)人類從猿進化而來時,仍是茹毛飲血,赤身露體,但人的皮毛退化要穿衣蔽體,于是把一張獸皮用刀裁剪之后披在身上,就成了抵御寒風(fēng)的衣服。人們就在左邊寫“衤”右邊寫“刀”,表示剪裁后縫制,用來記錄這件事。在金文中“初”和甲骨文的“初”大致相同,只是“刀”的位置不同。說明古代人裁衣還沒有固定的方式,哪里不合適就在哪里下刀。“初”的事件說明了人類與野獸徹底“劃清了界限”,“初“字的出現(xiàn)也是人類步入文明時代的開始。
“初”有時也代表“第一次”“剛剛”。如《戰(zhàn)國策-齊策》里:“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意思就是命令剛剛下達(dá),大臣們進門勸諫,宮門前像集市一樣。
看完了“初”字這一篇,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初”的含義,再也不會把衣字旁寫成示字旁了。我心想:太有趣了!
我再往后翻看見了我的死對頭“社”和“福”。原來:
“社”字在古代指土地神。“礻”就是神靈、神主,和土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土地之神或是主宰大地之神,“社”也是受祭的封土,由社神又引申為祭祀社神的場所。“社”多指神靈、封土所以用示字旁。
“福”字在甲骨文中“礻”代表祖先的神主,另一邊代表手捧著美酒。古代的意思是雙手捧著美酒敬獻神前,祈求祖先保佑。祭祀總是有酒有肉,所以就是幸福。“福”最早是祭祀神主所以用示字旁。
書中還解釋了“我”的本意是一種古代的兵器,怪不得古文中我自己都用吾,太神奇了;“美”是指肥胖誘人的大羊,所以美!古代認(rèn)為羊美,所以“祥”字中也有羊;“臭”原來是代表聞,引申為氣味、香味,后來才專指難聞的氣味……
我一直認(rèn)為漢字是一個很枯燥的東西,可我看了這本書后對漢字的認(rèn)識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變,原來漢字這么有趣。中國的漢字源遠(yuǎn)流長,博大情深,魅力超群,每一個漢字都向人講述著一個個動聽而有趣的故事,從一個個不同的角度沉淀了知識,這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簡直是一座大金庫!真是一筆一故事,一畫一世界。
有趣的漢字
今天上午語文課的時候,我們班學(xué)習(xí)了第五單元的內(nèi)容:綜合性學(xué)習(xí)—遨游漢字王國。我認(rèn)為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猜字謎。
第一個出猜字謎的是婁某某,他問我們:“十對十,日對月是什么字?”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啊,就是想不出來,突然,有一個同學(xué)激動地說:“是朝!”我想:對呀!十對十就是上面和下面的兩個十,日對月就是十中間那個日和月呀!我恍然大悟!
又有一個同學(xué)說:“上下難分,打一字。”我脫口而出:“是卡!因為如果把卡的下半部分蓋住,上面就是一個上;把卡的上半部分蓋住,下面就是一個下字!”那個同學(xué)說:“完全正確!”邊某某也給我們猜了一個字謎:“格外大方,打一字。”李某某立刻回答:“是回!”邊某某說:“對。”
顧某某給我們猜的字謎可就難了,,他說:“一拳打到眼睛上,是什么字?”我們班的同學(xué)都想啊想啊,一直沒有想出來,顧超寧覺得我們都猜不出來了,才告訴我們謎底是:眷。因為一拳打到眼睛上,把眼睛看成目,打到眼睛上就是把拳下面的手換成目。
我們猜完了字謎,還講了方言笑話,諧音笑話……但我認(rèn)為猜字謎是最好的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