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國家公祭
南京大屠殺已經(jīng)過去七十多年了,終于12月13日被法定為國家公祭日,雖然太遲到了,畢竟來了,足可以告慰死難的同胞,證明我們還是有良心的,沒有忘記這血淋淋的歷史教訓,昭告天下,“今天我們不是好惹的”,改革開放積累了一些家底,有底氣了,揚眉吐氣了。
對外御侮,死難平民30萬,設(shè)立國家公祭日,理所應(yīng)當。既然是國家公祭日,立法的最低標準應(yīng)當是死難超過30萬人,照此標準那么以后應(yīng)當法定幾個國家公祭日。所謂的三年自然災(zāi)害,5.16以后的十年,死難者何止30萬,這些冤魂何以告慰。
僅就文革而言,始終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十年之間,冤獄遍地,死難何止30萬,慘絕人寰,不是簡單的犯錯誤既可以掩飾的,反人類反文明,罪惡滔天,至今余毒仍在,時不時泛起濁流,對外記仇,對內(nèi)失憶,有失國家公祭的公平性。
5.16也應(yīng)是國家公祭日,將罪惡昭示天下,明示后人,每年公祭都會有反省,防止類似的慘劇的發(fā)生,咒罵日本右翼勢力,不承認侵略歷史,和我們不承認文革罪惡一樣,真有點五十步笑百步。
中國夢是復興的夢,民族重新崛起的夢,不可能是糊涂的夢,國家公祭日不能沒有5.16,這不是膽量雅量和臉面的問題,是不能繞過和回避的問題,否則思想混亂,文革似的各種行為無盡無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