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愛的最高境界
在網(wǎng)上看了部電影《歸來》,張藝謀的作品,大師即大師,厲害。
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講述的是文革期間,陸焉識被打成右派關(guān)押,后逃了出來,他為了見親人在門外徘徊了很久后輕輕敲門,但是妻子婉瑜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終未開門。下樓的時候陸焉識被回家的孩子看到,孩子為了跳舞的時候扮演一個主角,舉報了他。第二天,妻子帶上行李和吃的到天橋下找陸焉識,正好看見焉識被文革人員圍追堵截。她和他只是遠(yuǎn)遠(yuǎn)地望見。三年后,陸焉識平反了,但是婉瑜卻換上了心因性的失憶,不讓陸焉識進(jìn)門。在以后的日子里,焉識就以“修琴師”“念信人”等身份陪在婉瑜的身邊。每月5號,陸焉識都陪著婉瑜去接“陸焉識”。
這部影片,沒有唯美的畫面,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驚天動地的創(chuàng)舉。仿佛只是在觀看一部老影片,聽一個古老的故事。但是,這部影片帶給人的震撼是真實的,無以倫比的。
婉瑜鼓足了勇氣,準(zhǔn)備好了干糧和衣物,穿越了大半個城來看望“犯罪在逃“的焉識,焉識在天橋下望眼欲穿,但是為了見妻子一面,他絲毫不畏懼被抓的危險,亮著嗓子呼喚婉瑜的名字,當(dāng)兩個人就要見面的時候,焉識被抓了,婉瑜和焉識的掙扎讓人撕心裂肺,不由感慨愛人見面手難牽大概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終于,雨過天晴了,焉識昭雪平反。接站的是他的女兒丹丹,丹丹欲言又止,焉識卻一門心思地快點回家。家里,一切依舊,唯一不同的是家里到處貼了紙條,如“不要鎖門”……我是個想象力有限的人,只能猜測這是不是意味著“物是人非”呢?在艱難的等待中,婉瑜回來了,但是,她的舉動是讓人詫異的,因為她表現(xiàn)平淡,沒有假面的欣喜若狂和熱淚盈眶,只有有禮貌的問候寒暄。我的心揪成一團(tuán),難道是時間沖淡了一切?謎底揭開,婉瑜失憶了,不認(rèn)識陸焉識了。哦,焉識焉識,怎能不識呢?婉瑜婉瑜,美好得如美玉一樣的女主人翁,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失去了美好的愛人,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愛人的能力,因為相見不相識了。這一切是不是太殘酷了?
這些已經(jīng)讓我哽咽,讓我沉重的情節(jié)對整部影片來說,還只算得上浮光掠影。影片濃墨重彩地展示了焉識陪伴失憶的婉瑜歲月。他充當(dāng)了各種角色,只為了陪伴婉瑜照顧婉瑜治療婉瑜——他重新從站臺走過,特意走到婉瑜面前,但是婉瑜無動于衷;他給婉瑜修鋼琴,并彈奏起婉瑜熟悉的曲子,婉瑜有過那一刻的感動,短暫的擁抱之后她兇狠狠推開了焉識,依然將焉識看成陌路;他將自己寫的信打包寄給了婉瑜,那些信是當(dāng)他在改造的時候?qū)懙,順手拿到什么紙片就開始寫,模糊不清無法辨認(rèn),焉識就充當(dāng)了一個讀信人,一封一封地讀給婉瑜聽……在這念信的過程中有個小插曲,有一天焉識突然不念信了,因為他擔(dān)心他會成為婉瑜心中的念信人,成為永遠(yuǎn)的陌路。但是,丹丹說他不就是為了找機會陪在婉瑜身邊照顧她嗎?于是,焉識繼續(xù)念信。那些信,大小不一,形狀不一,正如焉識說的那樣,他是想寫的時候,不管拿到了什么紙片就開始寫。寫,一是因為思念,思念妻子和孩子,這份感情太過深厚的時候,就需要傾訴,無法對任何人傾訴,只能付諸筆端;其次是因為改造的生活太艱苦,太寂寞,他必須發(fā)泄苦悶和牢騷,讓生活能有希望點能有意義點,那發(fā)泄的途徑就是寫啊寫啊,日子就從這樣的記錄中緩緩向前。所以,焉識寫了好大一箱子無法寄出的信。我細(xì)細(xì)聽了信的內(nèi)容,焉識的信中,描述了生活的點滴,聽不出他生活有多苦多累多難熬,基本都是寫的焉識見到的稀奇的事稀奇的景色,期間不乏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憧憬,的確,心態(tài)決定生活的品質(zhì)。
焉識后半生的事業(yè)就是陪伴婉瑜。雖然在影片的末尾,焉識依然是婉瑜眼里的“方師傅”。大雪紛飛中,婉瑜坐在輪椅上,安靜執(zhí)著地等待著她的“焉識”,焉識卻默默站在婉瑜的身后,沉默不語地陪伴著。這幅畫面很感人,兩個經(jīng)歷了千山萬水的人還能彼此陪伴著。這幕場景讓我特別感動,時光荏苒,他們白發(fā)漸生,容顏老去,不老的是那份真情,歷久彌堅。當(dāng)然,我也覺得痛心——盡管,最愛婉瑜的人和婉瑜最愛的人就站在婉瑜的身后,但是婉瑜卻并不知道,依然在等待——“世界上最遠(yuǎn)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哲理詩人泰戈爾的詩句就這樣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電影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丹丹。年輕氣盛的她,堅決要和父親劃清界限。在丹丹的記憶中,從沒有父親這個概念。在革委會的成功誘導(dǎo)下,在自己對美好未來的追求中,她“大義滅親”勇敢舉報了偷偷回家的父親。應(yīng)該說,丹丹那時的舉動是讓人特別氣憤的,當(dāng)然,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所以,婉瑜沒有原諒丹丹,還將丹丹趕到單位去住。焉識為了緩解丹丹和婉瑜的矛盾,寫信給婉瑜說自己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職責(zé),沒能陪伴丹丹,欠丹丹的太多,要求婉瑜多體諒多照顧丹丹。就在那一時刻,我理解了丹丹,也理解了自己的孩子。我很愧疚,雖然我的孩子都已經(jīng)10多歲了,但是我似乎從沒有真正嘗試著去理解她。反省自己,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是一味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嚴(yán)苛要求,很少考慮到孩子的心里渴求。還是應(yīng)該學(xué)學(xué)焉識,多體諒孩子,多寬容孩子,做個合格的父母。孩子為什么會逆反,是覺得沒人理解他,我應(yīng)該好好體味這句話的含義。
在看影片的過程中,我那么盼望婉瑜能在某一天對焉識說:“哦,焉識,原來你就在這里!边@個鏡頭一直沒有出現(xiàn),我并不覺得失望。當(dāng)我看著年邁的焉識在大雪中陪伴婉瑜等待“焉識”的時候,我卻突然覺得一身輕松。什么是愛,不僅僅是思念,是牽掛,更是拋棄一切義無反顧的陪伴,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最高境界。愛,就是陪伴,不離不棄,超越空間和時間的距離,超越病痛,超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