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雙龍洞(作文4篇)
陳昊天
金華雙龍洞在中國可是人人皆知,而這次,范老師帶領(lǐng)我們?nèi)チ穗p龍洞,讓我們哥哥興奮至極。
我們坐上了大巴,出城大約兩小時后到達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qū)約15公里,所以我們還得坐會大巴。
雙龍洞,坐落在海拔350-450米的北山南坡,他不僅是旅游勝地,還是國家a級景區(qū)呢!
我們來到雙龍洞洞口,只見兩塊酷似龍頭的石頭凸了出來,我想那應(yīng)該雙龍洞的龍頭吧,果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這給雙龍洞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洞口非常開闊,可以容納很多人,就是千人在里面避暑,也絕不會感到擁擠。
我們慢慢抄入洞口走去。這時,我的心里既興奮又恐懼,興奮的是我馬上就可以見到內(nèi)洞千奇百怪的景物了,恐懼的是坐船的時候我的肚子會不會碰到上面,我就這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坐上了船。坐上船之后,隨著“滴”的一聲響,船開動了,上面的石頭像烏云一樣鋪面而來,我害怕極了,干脆閉上眼睛,在心里默默祈禱。終于看見亮光了,這坐船的時間只有一分鐘不到,可在我心里卻像過了一個小時。
終于到了內(nèi)洞,我對這里的景色充滿了好奇,不一會兒,我就看到了著名的晴雨石。上面潮濕就說明一定會下雨,上面干燥就表明一定是個好天氣。這是雙龍洞幡頂!真神奇
繼續(xù)走,看見了一位老壽星,他的胡子很長,表情安詳,面帶微笑,在他的不遠處有一個蟠桃,還有一只青蛙正抬頭看向上面。據(jù)說,以前有只青蛙,想吃靈芝,于是抬頭看,被老壽星發(fā)現(xiàn)了,就像用點石術(shù)把它變成石頭,可是手里還有個蟠桃,所以連青蛙帶蟠桃一起變成了石頭。
龍王爺爺可好客了,見我們來準(zhǔn)備了一大桌好吃的呢!有北京烤鴨,南京板鴨,當(dāng)然,也少不了金華火腿。
再往前走,看見了母子泉,它們的脾氣還真烈,走在扶梯上,誰都濺到了我的臉上,水濺到臉上,涼涼的,也有點痛。
地下懸河,巖溶奇觀,赤松祖庭,金華的雙龍洞還真是別具一格!
指導(dǎo)老師:范老師
文章小作者按照游覽順序詳細地描寫了游金華雙龍洞的所見所聞。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把雙龍洞的奇景描繪歷歷在目。
記金華雙龍洞
陳威齊
周六,我們小桔燈的全體師生一起來到了金華雙龍洞。
來到雙龍洞洞口,洞口很寬,如同橋洞一般,“快看!”一個同學(xué)驚呼。原來在洞口還有兩條龍的龍頭,咦?怎么只有龍頭,龍身呢?正在我尋找龍身時卻集合了。“唉!沒找到龍神!蔽抑缓萌ゼ狭。
進了洞才發(fā)現(xiàn)外洞那么大,與葉圣陶爺爺那篇文章一樣,好像真的能容下一千或八百個人,在洞外的西壁上寫了“雙龍洞”這個雙龍洞與我以前去過的洞一點也不一樣,一進來這里如同有天然空調(diào)一般十分涼爽。
要進內(nèi)洞了,進內(nèi)洞的時候要坐臥船。yes,終于可以坐臥船了,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心里既興奮又緊張。咦?怎么不一樣,葉圣陶爺爺寫船很小只能容下兩個人,現(xiàn)在為什么能容下四到六個人?而且船怎么改成電動了?我?guī)е鞣N疑問躺在臥船上。船動了,我感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如同有生命一般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到如果稍一抬頭肯定會擦傷額角,撞破鼻子。大概行了十米左右就上岸了,這樣就到了內(nèi)洞。
上岸后,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石鐘乳和石筍,形態(tài)各異,各不相同。導(dǎo)游來了,我們跟著導(dǎo)游腳步看向洞頂,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惟妙惟肖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就是雙龍攀頂!斑祝渴驱埳!”我說道:“果然是群龍見首不見尾!”來到第二個景點“仙人帳”“為什么沒有床?”哦迷惑不解,慢慢地我向河邊看去,原來床在河邊!第三個景點則是青蛙盜仙草,有一只青蛙抬起頭,還有一個老壽星和蟠桃它們都栩栩如生,就連老壽星的胡子都那么細致。聽導(dǎo)游說還有個傳說:“一只青蛙想盜取仙草,可被老壽星點化成石,因為老壽星用拿蟠桃的手點化,不料蟠桃落地也變成了石頭!毕旅嫖覀円灰粎⒂^景點:“將軍腿,龍王好客,龜蛇大戰(zhàn)······”
時間好快啊,轉(zhuǎn)眼間金華雙龍洞的美景被我們一一參觀了。
指導(dǎo)老師:范老師
小作者按照游覽順序詳細地描寫了金華雙龍洞的美景。將正文按照外洞,進洞時,內(nèi)洞等一系列場景進行描述,使文章更具條理性。而且小作者的那些疑問也提出的非常好,讓文章更具神秘感。
記金華的雙龍洞
五階下 酈嘉怡
“好熱呀!好熱呀!”現(xiàn)在的我就像一只即將被烤成熟肉的兔子一樣,全身煙熏火燎般的難受,恨不得來個金蟬脫殼,鉆回里面去。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告訴你吧!其實我剛從雙龍洞出來呢!
今天下午,我跟隨著小桔燈來到了金華的雙龍洞,我們先來到了洞口,不愧是雙龍洞呀!果然名不虛傳,在洞口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威風(fēng)凜凜的龍頭,東壁上寫著“洞天”幾個字,個個都各有的風(fēng)格。這里被稱之為“龍廳”,是用來招待客人的,因為這里面積1200平方千米呢!再進去就是石屏了,要進里面去要做小船,石屏下的空隙很小,只能六個小孩平躺才能夠過去,到了岸邊,拂面吹來一陣涼颼颼的冷風(fēng),像利刃一樣刮著我的臉,生疼生疼的。我和五個不認識的大姐姐一起坐,我心里又激動又害怕,激動是終于有機會嘗試到葉老筆下的臥船了,害怕是因為我怕巖石磕著,擦著了我的臉。就這樣,一塊塊巖從我臉蛋旁邊旁邊經(jīng)過,我用書包擋住了自己的臉,提心吊膽地過了好一會兒,終于上岸了,一上來,我就摸摸我的臉,看看有沒有弄傷了。
走上了臺階,第一眼便看見了仙人帳,它由石鐘乳組成,一條一條地垂掛下來,形成了一條帳,下面呢,本來有一張床的,但是先人貪圖涼塊,就把床搬到了河邊上,這里就成了休息的地方。帷帳額下面長著一個石筍,石筍是尖尖的,石筍旁邊呢是石柱,圓圓胖胖的石柱。
在仙人帳的旁邊是將軍腿,它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將軍在這邊上喝酒,結(jié)果沒料到頭上方塌了下來,他站起來用手頂住了石塊,這石塊又大又重,將軍的腿就開始往下陷,漸漸,他的腿就到了地下,酒杯就依然在旁邊。接著往上走就是龍宮中心,龍王很好客,看!他在上方掛了金華火腿,金華酥餅,佛手,南京板鴨,北極烤鴨。南京板鴨的下面長著林芝,一只石頭青蛙正對它虎視眈眈呢!石頭青蛙的旁邊是一位壽星,他右手拿著法杖,地上還有一個仙桃。這其中也有一個故事。林芝是一種難得的草藥,一只青蛙想要修了,用左手施展法術(shù)讓青蛙變成了一石蛙,哪知仙桃掉了,也變成了石頭。
越往里走就越冷,就連外套也擋不住這強烈的寒風(fēng)!皣W啦啦——嘩啦啦——。”一陣水聲傳了出來,好像遠隔千里一般,近了!近了!過了好久,才看見一條白色的透明玻璃帶子——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闭缋畎椎脑娋湟话,瀑布像一條斷了線的珍珠項鏈一般,四處灑落,飛花濺水,是多么的美!
很快,我出了洞,金華雙龍洞——世界的奇境。
范老師
小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并且按照空間轉(zhuǎn)換法對雙龍洞內(nèi)外壯觀的景象進行描述,且用故事傳說的方式吸引讀者的目光。全篇結(jié)構(gòu)完整,思路清晰,字跡清楚,讓人看了意猶未盡。
記金華雙龍洞
五階下 金孫瀅
上周六,我隨著小桔燈的腳步來到了遠近聞名的金華雙龍洞。
金華雙龍洞是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四周的山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雙龍洞分為底層的雙龍洞,中層的冰壺洞與最高層的朝真洞。雙龍洞海拔350~450米。常溫在15℃左右,冬暖夏涼,是游客們避暑納涼的好地方。竟還有人為它作了一句詩:“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很快,我們就到了洞口。洞口十分寬敞,面積直達1200平方米,足以容納上千人。那里還擺著許多桌椅,聽說這是龍王擺宴時的龍廳呢!洞口西壁上寫著由唐人所寫的“雙龍洞”三字,對面的東壁上又刻著“洞天”五字,顯得十分和諧呀!洞口的外壁上有兩個龍頭。耶!哇,真是栩栩如生!可是,為什么群龍見首不見尾呢?等一下就知道啦!
接著,就到了孔隙,外洞與內(nèi)洞由一塊巨大的石屏隔著,所以得乘臥船進去。我想起了葉圣陶的文章,心里既激動又害怕。馬上,就輪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走上船,害怕地躺下,順便觀察了一下四周。臥船路程約十米左右,寬3米多,窄窄的通道像一只攔路虎般橫在那里。開船了,臥船緩緩地進入石屏底下,矮矮的石屏仿佛就要碰到我的臉,我連頭都不敢抬一下,害怕地貼在船上。
“叭嗒”一聲,船停了,同學(xué)們陸續(xù)走上岸。我立刻看到了兩條龍身,頓時對剛才的疑問恍然大悟。小龍好奇心太重了,才使頭不聽話地往外鉆。聽導(dǎo)游說,石屏的后面有一塊石頭,叫“晴雨石。”如果外面天氣晴朗,他也會很干燥。但是如果外面有毛毛細雨,它便會十分潮濕。太神了!接著,我們到了“將軍腿”的旁邊。有關(guān)“將軍腿”的故事,可頗耐人尋味。話說有一名將軍在此處喝酒,不知怎么,洞內(nèi)要塌了。于是將軍舉起大手,手頂著上壁,腳蹋在下壁,使洞內(nèi)沒有崩塌。可是將軍的小腿陷入下壁,頭與上半身也被上璧吞噬,這才只留下兩條大腿。我們聽了,都為將軍豎起大拇指。
然后,我們到了“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旁邊,導(dǎo)游說,龍王擺宴席,把金華火腿,北京烤鴨,南京板鴨等都掛在上壁上。哪知癩蛤蟆跑到它們底下,望著它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時,被左手左手拿著拐杖,右手持著仙桃,滿臉大胡子的壽星看到了。壽星便很生氣,想把癩蛤蟆變成石頭。于是,伸出拐杖,誰知一不小心仙桃掉了,便與癩蛤蟆一同成為了石頭。這也是“壽星與仙桃”的故事。
我們又走了一大段路,觀賞了許多景物,終于到了出口。于是便下了山。
你認為這段旅行好玩嗎?反正我認為異常興奮,異常激動!
小作者根據(jù)外洞,內(nèi)洞,出洞(游覽順序)的時間順序?qū)φ倪M行分段,使文章更具條理性,且字跡整齊干凈,文章更是生動有趣,將雙龍洞的景色好似真的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