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都市師生同考作文:讀我
多年前,聽過費翔演唱過一首《讀你》的歌:“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方才知道,讀人最易,且人樂讀人。誠然,圣人如孔子,也說“內(nèi)自省也難”。自省難,難就難在人少了自我解讀的時間和空間。
明乎此,我們不妨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走進大自然,以湖光山色為鏡,用朝嵐暮靄蕩滌心胸,在自然中省視自我。像海子一樣,春暖花開之際,面朝大海,問一問自己,胸中可有塊壘塵埃;像李白一樣,登樓遠眺,放眼四望,問一問自己,惟見長江流天際時,對人生浮沉世事滄桑,可曾興懷?秋風四起,黃花遍地,想陶淵明一樣問一問自己:南山蓊郁,心可在南山之外?白雪漫江,寒山兀立,像柳宗元一樣問一問自己:寒江盡白,山寒水瘦,是不是心止如水,抑或有所期待?
在山水之鏡中,我看清了自己,原來,我不能如佛般心無掛礙,我愛山水之美,在山水之間,我一覽眾山小。
第二件事,走進卷帙書冊,以人文為鏡,用文字、色彩、線條、光影來觀照自我,在人文中省視自我。在俄羅斯偏僻小鎮(zhèn)一角,那一方靜靜的墳塋旁,我駐足凝視,這個老人,為何能拋下貴族的身份,扶起犁,扛起鋸,與農(nóng)奴們一起勞作,和農(nóng)奴們一起呼吸鄉(xiāng)野的風?我像撫摸琴鍵一樣撫摸著自己的胸口,他的悲憫,你心中可有?羅丹的《思想者》雕像前,在感受力量澎湃,激情沖撞的同時,我也在沉思:對你的那一根肋骨,你還有心痛的感覺嗎?還記得當初肋骨抽出時的疼痛嗎?對生命你勇于擔當了嗎?在紙醉金迷、花花綠綠中,你的本性迷失了嗎?
在人文之鏡中,我讀懂了自己的心。原來,在我身邊,我一直牽掛著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我還記得對生命的沉重的承諾。
第三件事,走進人生社會,以社會為鏡,用身邊的每一個人來審視自我。黃昏中,我靜守小城一隅,這里煙塵斗亂,各式人等不一而足——或高矮胖瘦,或媸妍俊丑,或顰或笑,或嗔或怒,人生百態(tài),畢現(xiàn)于此。我在看,這廂佩袖章,趾高氣揚者中可否有我?那邊諛笑連連,聳肩帖耳者中可否有我?此處笑語喧嘩,意驕志滿者可否有我?那方鄙陋猥瑣,意消氣沉者中可否有我?當然,我也看到,人群中有謙謙君子,窈窕淑女,慈眉老者,赤面孺子……他們每一個人,都成了我的鏡子。
在社會的鏡子中,我似乎照到我的眉眼,我的心竅。原來,我的身上,交織著崇高與卑微、謙虛與驕妄、理智與沖動、低調(diào)與虛榮……只不過,照過社會之鏡后,我抖落一地塵埃,一身輕松。
我就是我,可大多時候,我不認識我。感謝那三方寶鑒,以此為鑒,我可盡知一己之得一己之失。
心如三方鏡,得失自知之。
且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