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特產(chǎn)--油面筋采訪手記
你們吃過油面筋嗎?你們知道肉油的酥香嗎?你們了解龍門特產(chǎn)嗎?不知道吧。那好,我作為《杭州日報》的小記者,特別報道一下龍門特產(chǎn)吧!瞧,那兒有位叔叔,上去問問。
我走了上去,微笑著說:“叔叔,你好!”
叔叔向我點了點頭,應聲道:“你好!”
我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是一個小記者,想來了解一下富陽龍門獨特的東西,叔叔,你知道嗎?”
“這你可問對人了,我們富陽最獨特的東西就是油面筋,你吃過嗎?”叔叔說。
我連連點頭說:“吃過,吃過,每次過年回外婆家,我都吃,一次吃四五個呢!那味道......”
叔叔摸了摸我的頭,說:“恩,我也很喜歡吃,油面筋,外形土圓,油炸后金黃燦燦的,忍不住讓人垂涎三尺。對了,關于這個油面筋還有一個小傳說,你想不想聽?”
我一下子充滿興趣,滿懷興奮的心情,說:“想聽想聽,叔叔,你快講呀!”
叔叔:“傳說在北宋年間,孫氏族人為了紀念先祖孫鐘,建造了‘孫氏祠堂。’祠堂建好后,要進行祭祠儀式,祭桌上必得擺上數(shù)以百計的菜肴,當然菜肴越多就證明這個家庭越興旺發(fā)達,因此,族長發(fā)動大家動腦筋想辦法增加新品菜肴。有一戶家庭的女主婦用做饅頭的面粉里包了鮮肉,用油炸后,叫丈夫品嘗,丈夫嘗后覺得味道還可以,就是外皮不夠可口,于是再做,她用面粉加水拌好后,瀝去上浮的細粉,留下部分再裹上鮮肉,炸好后,再叫丈夫品嘗。丈夫嘗后,說:‘這味道色澤都很好,可我覺得這餡兒缺點香。'女主人想了想,又動手在肉里加了點韭菜,這就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一道佳肴。但是,別人的菜肴都有名稱,這個菜卻沒個名。男主人自己不識字,也想不出好名稱來,便拿了幾個帶給族長,叫族長品嘗后取個名。族長嘗后大贊美味,說是孫權家庭獨有的佳品,就叫‘孫權家面筋'吧。祭祠時,這道菜成了供菜。祭后,族人大辦宴席,在席上大家吃了這面筋后,都嘖嘖稱贊。后來,每年祭祖,面筋都作為上等的供品,漸漸成了近地聞名的佳品,F(xiàn)在,這一美味又成了旅游者爭相品嘗的特產(chǎn),去過龍門的人,幾乎都要品嘗這獨特的美味。”
我笑著說:“哇,原來這小小的油面筋還有著這么好聽的故事,雖說我來之前也查了資料可是并沒有查到這些,真是太謝謝你了,叔叔,我對油面筋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謝謝您!下次有機會我再來采訪您!
龍門特產(chǎn)油面筋,真是好獨特呀!通過這次調(diào)查,我知道了關于油面筋更多的知識,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