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人
五一節(jié)期間,老師布置我們尋找身邊的勞動者。今天,我和爸爸來到大菜場,開始了這一實(shí)踐體驗活動。
我們信步來到大菜場,我眼前一亮,對爸爸說:“爸爸你看前面的那位老奶奶正在賣菜,我們不妨跟她攀談攀談,順便買點(diǎn)菜。”爸爸點(diǎn)了點(diǎn)頭。便朝那邊走去。這是一位四十開外的人,手腕上掛著塑料袋,手里拿著秤,雖然是一位老鄉(xiāng),但衣服卻穿得非常整潔。她見我們來了,對我們說:“要不要來點(diǎn)茄子,剛從地里摘的,可新鮮了!”看著水淋淋的茄子,爸爸忍不住挑了幾個拿到她身邊。只見她熟練地把挑來的茄子放進(jìn)塑料袋里,并拿起秤,秤了一稱。“正好一塊七毛!”爸爸遞給了她一些錢,我們起身便走。誰知剛走幾步路,背后便傳來了叫聲:“等一下,找的錢還沒拿!”我和爸爸扭頭一看,只見那位老奶奶飛奔在雨中,她并沒有穿雨衣,也沒有打雨傘。她沖到爸爸面前,給了找回的錢三毛,便又消失在雨簾中。我暗暗地震驚了:一位賣菜人竟有不占別人便宜的好品質(zhì)。賣菜的老奶奶每天或許6點(diǎn)鐘就起床,騎著三輪車,來到菜地,把新鮮的蔬菜拿到市場上去,為了養(yǎng)活自己,下雨天也來賣菜,占這么點(diǎn)便宜也是應(yīng)該的?伤齾s不是,為了把這三毛錢找回去,她不惜自己被雨淋,也要把這看似微小的三毛錢送回去,這種品質(zhì),難道不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嗎?
看著這三毛錢,我心里一顫,覺得這不止是三毛錢,這三毛錢勝似一百元錢。一百元,錢固然多,但是這三毛錢比一百元錢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