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演義》讀后感
“(楊)繼業(yè)有子延昭······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兒野豎,皆能道之。”說起楊家將的故事最早便應該是要追溯到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的《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中了吧!合上那笨已經(jīng)泛黃了的舊書,我靠在躺椅上靜靜凝思。
對楊家將我是充滿了敬佩之意的,盡管我至今還分不清心目中的英雄是出現(xiàn)在過歷史的長河之中的真實人物,還是虛幻縹緲的傳說,但每每品讀這本帶有著奇幻魔力的書,我就會深深沉入其中。
一個北宋楊家三代抗遼,執(zhí)干戈,保國家的故事便是這本《楊家將演義》的前身。
這本書從宋太祖平定北漢寫起,講述了大英雄楊業(yè)歸宋后于以他為首的楊門將士在沙場上出生入死與遼抗爭,后楊業(yè)遭奸陷害,作戰(zhàn)失利后的壯烈犧牲,及楊六郎繼承父志的不屈不撓,楊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敵膽,焦贊、孟良的忠勇無畏,還有后來的十二寡婦征西······的一段史詩。每一個篇章都使我的全身心都凝入了那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中。
從宋太宗親征伐遼,被困幽州,楊家父子大退敵兵,楊六郎讓騎救駕。到后來遼又入侵宋土,楊家將勇戰(zhàn)遼于遂城,使得遼兵打敗,再到太宗五臺山還愿,誤聽讒言,被困于汾陽。楊門忠烈舍命救駕,七子死三子,一子被俘,一子為僧,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幕幕悲壯之極的情景,耳邊響起了那震天的號角聲及廝殺聲,忽然,眼前的畫面一轉,我又見到了楊家媳婦痛哭流涕,悲憤欲絕的場景。
汾陽戰(zhàn)后,遼軍仍不罷休,再次犯境,太宗以潘仁美為帥,楊業(yè)為先鋒抗遼。誰知潘仁美因心生忌恨而不發(fā)援兵,使得楊業(yè)含恨撞死于李陵碑,七郎被射死,六郎單騎逃出,但宋真宗卻聽信北人王欽之詞,誤會六郎,使得六郎幾遭厄運,看到這里,我的打抱不平又被激發(fā)出了,真想沖到當時為楊門忠心耿耿的將士們叫屈,抱不平。
到后最后十幾章,六郎之子楊宗保在其妻子穆桂英和鐘離的協(xié)助下大破七十二座天門陣,與四郎里應外合,攻陷幽州,使得蕭后自縊,遼邦至此滅亡,及最后七回的著名的十二寡婦征西夏大獲全勝凱旋而歸,至此全文也結束了,最后一部分是我最興奮的一段,到了這里就不再有殺戮了,眼前出現(xiàn)的楊門女將個個巾幗不讓須眉,不再是從前嬌弱的貴婦人了,她們是戰(zhàn)場上無敵的女英雄!
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尸,為國捐軀,熱血猶殷紅。不知在哪里見過這樣的一句話,但在我看來,這句話便是對楊家將最好的詮釋了吧!
楊家將的故事結束了,但它在人們心中留下的痕跡是永不會毀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