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臥薪嘗膽》有感
讀《臥薪嘗膽》有感
司馬遷發(fā)奮寫《史記》,把所有的歷史資料都寫進(jìn)了《史記》里,今天,我閱讀《史記》中的《臥薪嘗膽》這個故事。
《臥薪嘗膽》這個故事說了越王勾踐在和吳王夫差打仗時大敗而歸,于是帶著一些士兵逃進(jìn)了山,為了保住性命和報仇雪恨,勾踐就派人到吳王那兒去求和,告訴他愿意自己當(dāng)仆人伺候他,吳王夫差不知他有報仇的目的,于是同意了。就這樣,勾踐進(jìn)了吳國,每天每夜為吳王效勞,睡覺時,都要含一下苦膽,表示自己對吳國的深仇大恨。不知過了多久,勾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回國后,他在城中招兵買馬,不久,越國又有了強大的軍力,和吳國打了起來,這一次,吳國戰(zhàn)敗了,國家也滅亡了。
這個故事給我一個啟示,要學(xué)會尋找機會,文中的主人公找到了回國的機會,而戰(zhàn)勝了吳國,他之所以能戰(zhàn)勝吳國是因為他在吳國嘗的苦膽不是白嘗的,他每嘗一次苦膽,就表示對吳國的一次很,最終,恨在心里已不計其數(shù),正是因為這樣,越過已很的方式給了吳國一個狠狠的教訓(xùn)。
讀了這故事,讓我想起了一個關(guān)于機會的故事。這個故事說了有一個獵戶家里,有兩個兄弟,他們常常出去打獵。有一天,他們碰上了一群飛往南方的大雁,于是弟弟對哥哥說:“哥哥,我們把大雁射下來后烤著吃吧,烤著吃皮香肉嫩,多好吃呀!”哥哥說:“不行,還是煮著吃,煮著吃胃口好。”于是,他們兩個吵了起來,最后,誰也斗不過誰,便去找了一位老人評理,老人說:“你們把大雁切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烤著吃,一部分煮著吃,這不就行了嗎!”兄弟倆覺得有道理,變?nèi)ド浯笱懔耍纱笱隳?卻飛走了。
文中的兄弟倆為了爭論,竟把機會丟了。我覺得我們身邊的一些細(xì)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機會的存在,比如在考試中,有的同學(xué)作文最拿手,本來可以扣在三分之內(nèi)的作文,卻扣在了五分以上,這些同學(xué)肯定是失去了自己的機會,才變成這樣的。
機會不出不在,只要你把握,就能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