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門石窟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九朝古都的洛陽,那里有山有水,但最令人贊不絕口的就要數(shù)龍門石窟了。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fēng)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F(xiàn)“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剛走進大門,就可以聽見伊河水流湍急的聲音。往前走就來到了小朋友們喜歡的禹王泉,那里的水是從山上流過來的溫泉,里面還有十幾條活蹦亂跳得魚兒,有的像翩翩飛舞的美少女;有的像瀟灑英俊的白馬王子,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一聲不吭,好像是遇見了生人似的;還有的像威猛強壯的武,可愛極了。
下面可就是大人們最喜愛的佛像和石窟了!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然而以石窟寺出現(xiàn)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后出現(xiàn)的。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nèi)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shù)技法風(fēng)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
說到石窟,無論小孩子還是大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盧舍那大佛。”
來到盧舍那大佛,人們都稱贊不已,有的人拍手叫好,有的人在慢慢的品位,還有的人一聲不吭,好像心里在思考著什么。 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 據(jù)佛經(jīng)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tài),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 ......
龍門石窟的佛洞中多,雕刻精美,風(fēng)景秀麗給古都的洛陽添了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