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住灶神爺爺?shù)淖臁枪?/p>
黏住灶神爺爺?shù)淖?mdash;—糖瓜
“民以食為天”的中華文化,灶占據(jù)了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位置。灶神不僅管著鍋里的飯菜,更管轄著家庭成員的命運,在宋代,灶神就被稱為“司命”。
所以一年的最后,怎么能不好好答謝一下這一年來守護家宅安寧的灶神?更況且民間傳說:到了祭灶這一天,灶神要上天庭去,面奏玉皇,將這家人一年來的善惡細細匯報。家中來年的禍福,就全看這一場匯報工作了。
所以祭灶禮儀是肅穆的:只有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可以參加—雖然平日里圍著鍋臺轉(zhuǎn)的多是家中的女性—擺齊祭品后,由家長率著一干男丁羅拜灶神,獻酒焚香,將灶上貼了一年的灶神像小心焚化,默送灶神在一縷青煙中升天而去。
祭灶的禮儀又有點荒謬:人們似乎總是想糊弄這一位灶神老爺,宋代祭灶時用酒糟涂抹灶門,企圖把他老人家灌醉。后來人們覺得糖更有效,“吃人家的嘴短”,何況吃的是又甜又黏的糖,灶神見玉帝時,嘴巴被黏住,說不出壞話,要說,也是甜甜蜜蜜的好話啦。明代北方地區(qū)用小糖餅,清代和近代用得最多的是被稱為“關(guān)東糖”的糖瓜。由東北販入關(guān)內(nèi)的麥芽糖,加熱后反復(fù)拉出長條,然后快刀截成一個個圓鼓鼓的糖塊,形如甜瓜。祭灶的糖瓜最后當(dāng)然是由家里的小孩子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