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六年級寫秋游的作文:秋游
關(guān)于六年級寫秋游的作文:秋游
今年的秋游,我們學(xué)軍六年級去的是運河邊的刀劍剪博物館和傘扇的博物館。經(jīng)過路上的一陣小顛簸,順利來到了目的地。
走進大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以黑白灰色調(diào)為主的大廳,我們腳踏平行四邊形的灰色花地磚。后來我才知道,刀剪劍博物館和傘的博物館是連在一起的,而扇的博物館還有途經(jīng)一條小路。我們一共走進了四個展館,分別是:刀劍、剪、傘、扇。
傘的博物館給我印象較深,不光是因為我喜歡館內(nèi)的設(shè)計,更重要的是我比較喜歡傘。
走進館內(nèi),就讓人感覺到眼前一亮,兩邊,是玻璃,中間還有幾道曲折的白線。腳底下,是黑色的一片,偶爾還會躍出一兩個小白點,抬頭向上看,許多大紅色的油紙傘正倒立在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像許多紅色的小精靈正在擺pose。我仔細一看,就明白了,哦,是在下雨的場景,不過為什么不把雨傘正著放,那樣才像很多人在撐著傘呀?
走過這條長廊,通向第一個主題,中國傘的起源,我首先望見一個小娃娃正撐著荷葉在躲雨,在看了看墻上的文字,大概明白了傘的進化與起源,有荷葉變成斗笠,接著便成油紙傘,最后才變成現(xiàn)在我們用的傘。
很快,我們來到了下一個展廳,油紙傘與油布傘。我們的大部隊匆匆走過了幾個玻璃展柜,有余杭的,湖南的……其中有一把傘使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門口的那些紅傘,那是一把紅色的油紙傘,整個傘面全被大紅給包圍住了,匆匆看了,下面的標簽上注著:四川瀘州。
直到最后一個展廳,形形色色的現(xiàn)代傘。映入眼簾的不是那些古時候的傘,也不是我們現(xiàn)在平時用的傘,而是一些高科技的傘。比如說:沒有傘柄的傘,情侶傘,led傘……每一個都有它的特色,但我想,這些傘都是通過最基礎(chǔ)的荷葉變成現(xiàn)代傘,最后利用高科技和我們悠久的傘文化結(jié)合而成的高科技傘,我很期待幾年后,或幾十年后,中國研制出的高科技傘,這些傘不單單只是代表高級實用,也是我們中國傘文化歷史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