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是民間俗語,已經(jīng)熟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墒悄阌袝r偶爾一想,“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講干活嗎?顯然不是;是講力量嗎?三個人的力量顯然比一個人大,顯然這并非題中之義;是講智謀嗎?顯然這才是這句俗語的要義,可是三個臭皮匠,他們可能連行軍打仗都沒有見過,怎么比得上諸葛亮呢?要知道諸葛亮是打仗的,講軍事的,這是哪門對哪門?如果要說群體的智慧,可也得和戰(zhàn)爭沾邊啊,和戰(zhàn)爭沒怎么沾邊的三個臭皮匠,怎么能夠比得上諸葛亮呢?顯然,這比喻實在是有點問題。 皮匠,也就是城里街上或者村上做皮毛生意的,像做皮衣啦,皮棉啦,皮貨啦,等等,今天也可能是做皮革生意的,他們當然有來自實踐中的經(jīng)驗和智慧,只是這經(jīng)驗和智慧實在跟戰(zhàn)爭不沾邊。對于諸葛亮和皮匠而言,顯然是各有各的智慧,皮匠有皮匠的智慧,諸葛亮有諸葛亮的智慧;他們的智慧是不同的。拿皮匠的智慧去比作行軍打仗的智慧,這是哪門跟哪門?他怎么能同習慣于行軍打仗、天天講謀略的諸葛亮比智慧呢?顯然,這里面有個錯位的問題。
簡評:觀點新穎,勤于思考,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