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裁衣
猴 子 裁 衣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猴子做事總是想當然,任何事情一經(jīng)他的手肯定搞砸,所以至今一事無成。
一天,猴子看到自己身上那件破破爛爛的衣服,心想:該為自己做一件新衣服啦。于是,他就去織布廠撿了一塊布回來。
猴子站在鏡子面前比試這塊漂亮的布,心里想:嘿嘿!這塊布還真不錯,做我的外套多好。e人看了肯定很羨慕。
猴子自以為做衣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不量尺寸,就迫不及待的憑著他的目測拿起剪刀就剪。
剪完以后,猴子走到鏡子面前,把剪完的布往身上一比,前襟剪得不錯,可轉(zhuǎn)過身一看,“咦?怎么屁股沒遮?”他想也不想就用剪刀把前襟比背后長的部分“咔嚓”一聲剪掉。
剪完以后,他又在鏡子前面一照,發(fā)現(xiàn)前襟剪得太多了,變成后襟長了一些,又拿起剪刀“咔嚓”一下就把后襟長的地方剪掉一大截。
當他再把布放在自己身上,站在鏡子前面的時候, “咦?
前襟怎么又長了?”猴子拿起剪刀再次“咔嚓”把那一截剪掉。
就這樣,猴子拿著剪刀把布剪來剪去,剪到剩下不到一半的時候,喃喃自語地說:“怎么搞的?前后襟總是不一樣長?”
他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把這塊布剪好。
可這塊布就是不聽話,怎么剪前后襟就是不一樣長。猴子想:
剩下的兩只袖子還夠改做褲子的。于是,他跟前面一樣,量也不量就剪。
剪完以后,一試穿,左腳的長了些,就“咔嚓”地把左腳長的地方剪掉。
剪完了,再往身上一穿,卻變成右腳的長了,再次把那長的部分剪掉。
就這樣“咔嚓”來,“咔嚓”去,把要做褲子的布也剪得所剩無幾。他又氣又急,干脆把剩下的布“咔嚓咔嚓”的剪成了碎片。之后,猴子只得坐在那兒發(fā)呆:好端端的一塊布為什么會讓自己剪了前襟剪后襟,剪了左腳剪右腳,最后剪成了碎片?白忙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
常言道:量體裁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是不能想當然,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