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錯事
在我四年級上學(xué)期的時候,因為哥哥上初中,要5:30分才能回來,爸爸媽媽也因工作地問題不能早早地回來,所以,家里做飯這個任務(wù)就由我這個最小的承擔(dān)了。正因為這一次做飯,就鬧出了一個笑話,我也得到了教訓(xùn),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放學(xué)了,我興致勃勃地回到家,換上了拖鞋,放下了書包后,便大步流星地走向廚房。我打開櫥柜,正準(zhǔn)備把櫥柜里的米倒進(jìn)飯鍋里的時候,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米沒有了!剩下的米只夠一個人吃,怎么辦呢?我一邊洗米,一邊想。
當(dāng)我正要把洗米水倒掉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xiàn),我便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平常我們做飯的時候不是要在飯鍋里面加一點點水,米熟了后,就會膨脹到原來水的高度。那么我把水多加一點,不就可以用一個人的分量做成四個人的分量了嗎?這樣也可以節(jié)約糧食,真是一舉兩得。
在準(zhǔn)備按下電飯鍋的按鈕做飯前,我往飯鍋里面加了占飯鍋1/3的水,心里想:這下子我該立大功了吧。
可等爸爸媽媽回到家后,得到的不是我節(jié)約糧食的表揚(yáng),而是一陣笑聲。當(dāng)爸爸打開電飯鍋蓋的時候,眼角突然皺起來了,“宇力,這飯怎么會這樣?”爸爸看著鍋里軟綿綿的米飯,問道。聽到了爸爸的問題,我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爸爸媽媽演說了一遍。剛剛演說完畢,爸爸媽媽就大笑起來。“哈哈哈,宇力,我說這米飯怎么了,原來是這么回事呀!”爸爸說,再旁的媽媽也拼命地點頭。接著,爸爸把那能與海綿比賽的軟軟的米飯全部倒進(jìn)了垃圾桶里。
通過了這一件錯事,我明白了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想想這件事的后果,否則就會弄巧成拙,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