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黨——我心中的一首歌
童心向黨——我心中的一首歌
說到歌頌黨的歌曲,我耳熟能詳?shù)倪真不少,但最熟悉的還是這首《黃河大合唱》了。
當初聽到大人們在唱這首歌,不知它魅力為何這么大?慢慢地體味它的韻味,直到深深地理解它的內(nèi)涵。耳邊響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歌曲以大氣磅礴的黃河起頭,這條華夏母親河歷經(jīng)上下五千年而從容不迫,日夜奔流;連續(xù)用兩個“黃河在咆哮”描寫黃河的雄偉與壯觀,更體現(xiàn)出一股巨大無比的力量,催人振奮,令世人為之動容。
唱到“抗日英雄真不少”時,我才真正明白描寫黃河的意義----以河喻人。歌曲歌頌的是抗日英雄,歌頌的是中華英雄兒女。說到抗日英雄,我不由得想到---楊靖宇將軍。侵華日軍首先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楊靖宇將軍的領(lǐng)導下,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侵華日軍派大部隊進行“圍剿”,楊靖宇將軍帶領(lǐng)部隊轉(zhuǎn)移到長白山的叢林里,那兒不僅高寒缺氧,而且糧食、彈藥、服裝、醫(yī)藥極度短缺,此時的他已身患疾病,疲憊不堪,但仍堅持與日寇周旋鏖戰(zhàn),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人、最后一口氣,直到敵人無情的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他死后,殘忍的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fā)現(xiàn)他的腸胃里竟然無一粒食物,連兇殘的日軍也感到驚顫和膽寒。因為侵略者不會明白: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中華兒女前仆后繼,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直到把侵略者趕出去。這場中國人民的正義戰(zhàn)爭,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侵略者必!
《黃河大合唱》高亢激昂的旋律,展示的是一種波濤洶涌、奔流不息、激流勇進的黃河形象,這就是我中華民族堅貞不屈、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換來我們祖國的強盛,換來我們美好、幸福的生活。
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了,不能忘了這種民族精神,而是用實際行動將我們的民族精神發(fā)揚光大。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學好本領(lǐng),長大后更好地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