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關(guān)于愛、關(guān)于教育、關(guān)于成長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讀著里面的一個個故事,我有時狂笑不止,有時又心潮起伏,有所感動。
《佐賀的超級阿嬤》主要講述:幼小的昭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原子彈爆炸中失去了父親因靠母親開的小酒館無力撫養(yǎng)昭廣,母親便把八歲的昭廣送到了外婆家生活。雖然外婆家的生活極度窮苦,但樂觀、堅強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方法讓日子過下去,比如:在河面上攔一根大木棒,靠上流菜場所漂下來的尾部開杈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爛菜葉以及一些賣相不好的蔬果,來決定當天的飯菜;或在腿上綁吸鐵石,靠吸廢鐵來賺錢……在外婆家居住的八年里,外婆除了把昭廣撫養(yǎng)成人,還教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例如:窮有兩種,一種窮得消沉,一種窮得開朗。我們一定要窮得開朗!
看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外婆。在那個物質(zhì)缺乏的時代里,外婆靠著當一個普通的清潔工,連養(yǎng)活自己都成問題,更何況還要加上昭廣了。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會對生活喪失信心,自生自滅,甚至集體自殺。外婆卻沒有這樣做,而是以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并教昭廣怎樣去做一個快樂的窮人。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幸福不是被金錢左右,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的真正含義:不管身處種種艱苦的經(jīng)歷中,也許只要換個角度去看事物,就能活的輕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