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斤半和他的“糧食”
九斤半和他的“糧食”
四(1)班 許心怡
紅軍長征前,那時的陳賡大將正在紅軍的一所軍校里當教官。陳賡認識了一個叫九斤半的男孩子。也許大家要問:這個男孩為什么叫九斤半呢?是不是生下來的時候重九斤半呢?不是的。他是一個孤兒,他將自己賣給地主家當放牛娃換了九斤半糧食,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安葬了他自己的母親。從那以后,他就被叫做“九斤半”了。是紅軍解放了他,紅軍部隊就成了九斤半的家。陳賡認九斤半做了自己的干兒子,還用木頭給九斤半做了一把大刀。
紅軍長征時,陳賡是干部團的團長。陳賡開始并沒有帶九斤半一起走,可是九斤半還是背著木刀追趕上了陳賡的隊伍。
在紅軍過草地時,有的人糧食吃光了,只能吃草根和樹皮;有的人餓得昏倒在草地里,再也沒有站起來;而九斤半的糧食口袋里總是裝得滿滿的。九斤半經(jīng)常把糧食分給其他傷病員吃,有時也會自己偷偷地吃幾口。因為九斤半偷偷地吃,陳賡還批評過他呢。但是有一天,人們發(fā)現(xiàn)九斤半昏倒在草地里了,趕忙報告了醫(yī)生和陳賡。醫(yī)生看了搖搖頭說:“九斤半是餓昏過去了,已經(jīng)救不活了。”陳賡疑惑不解地打開九斤半的糧食口袋一看,大家都驚呆了:原來,九斤半的糧食口袋里裝的根本不是什么“糧食”,而是一根牛骨頭!一根表面上印滿了牙齒印的牛骨頭!
同學們,九斤半只是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在紅軍長征最艱難的時候,他把生的希望送給了別人,把死的威脅留給了自己。這種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