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幫手”到“小管家”
XX年的春節(jié),我是媽媽的“小幫手”。
因為保姆要回家過年,媽媽又要照顧癱瘓的姥姥,所以,家里什么沒了,也只有我去買了。
春節(jié)時,師大超市上上下下我都跑遍了,在樓下買梨、菜、雞蛋、米……,在樓上買媽媽吃的瓜子、我吃的糖。
我最高興的應(yīng)該是到樓下買梨了,因為第一次買的時候我就認識了那個阿姨,我要買別的東西要是她那里有,不用說,我一定買;要是她那里沒有,她就告訴我怎么走。
家里沒有米了,媽媽就讓我去買米,因為我太小了,賣米的叔叔就幫我扛了回去,一路上嘀嘀咕咕:“這是什么家長?讓這么一點小孩買這么重的米!”到了我家,那個叔叔用疑惑的目光一邊看我、一邊看我媽,好像以為我媽是個后媽哩。我媽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趕緊解釋:“我不是后媽。”
買了東西回家媽媽高興,我也高興,當(dāng)然,飯要吃,吃飯時,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因為這些菜、米都是我買的。
今年過年,我當(dāng)家!我是媽媽的小幫手!
XX年,我從“小幫手”變成了“小管家”了,升官啦。!
媽媽一天總是糊里糊涂的,總是不知道每個月花了多少錢,每次都說沒錢了沒錢了,可是過了兩天又會從錢包里或者從衣服口袋里,甚至在哪本書里“意外收獲”一百元或者幾十元,或者幾塊錢。
因為家里要買房子,但是家里的錢又只能付一半的錢,所以,媽媽決定了:省錢(每天只花60元)!讓我當(dāng)管家。
可是當(dāng)我第一天才“上任”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問題:嚴(yán)重超支! 媽媽和我跑到超市去,本來是去買油、鹽、醬、醋、洗衣粉、肥皂的,可是媽媽看見了零食,就特別想吃,還打著我的幌子:“冬冬,你想吃這個不?”我當(dāng)然沒有忘掉我是媽媽的管家,所以,我說:“不吃!”媽媽還不死心,就對我說“冬冬,這個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回到家里以后,算帳時購物小票找不著了,媽媽也暈了,不知道是花了120元呢,還是210元~~
我小時候媽媽就這樣(在我小時候,媽媽看見她愛吃的零食了,就問我吃不吃,我如果吃,媽媽買的零食三分之二都被她吃了,如果我不吃,媽媽就一個勁地說這個零食怎么怎么好吃,怎么怎么甜……),現(xiàn)在我都長大了,媽媽怎么還這樣?
既然,現(xiàn)在我是媽媽的管家,我就要履行管家的“職責(zé)”。首先:斷掉媽媽的零食;其次,少吃肉(今天媽媽買了四個西紅柿兩根萵筍就花了9元錢!買了四根蔥就花了五元錢!!肉,媽媽干脆就不買了。因為肉都不知道漲了多少錢了……)
我原來是媽媽的小幫手,現(xiàn)在“升官”咯,我現(xiàn)在是媽媽的小管家,我要好好履行我的責(zé)任,讓我家早點住上又大又亮堂的新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