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諾曼底”號遇難記》有感
1870年 3 月 17 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襲擊了“諾曼底”號這艘大輪船。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晚上,“諾曼底”號照例行駛在航線上,一艘名為“瑪麗”的船,在濃霧中不小心撞了“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有秩序的安排船上的 60 名救出去,自己則隨著輪船沉入了大海……
這位偉大的哈爾威船長在這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時臨危不懼,巍然屹立在他船長的崗位上,領(lǐng)導(dǎo)著大家。他把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都考慮到了,可唯獨(dú)把自己給忘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群眾鎮(zhèn)定自若,仍井然有序地指揮著。在短暫的 20 分鐘內(nèi)把船上 60 人全部救出去,以常人來看,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哈爾威船長做到了,他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挽救了 60 條人的生命,對于他來說,這是值得的。這種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和學(xué)習(xí)嗎?
是!從古至今,這種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精神一直是我國人民所推崇的。1986年,紅軍在冰天雪地里行軍,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都發(fā)給了戰(zhàn)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被凍死了的感人故事。還有一次過草地時一位炊事班長為了讓三個病號走出草地,將僅有的食物讓給病號,自己卻光榮地犧牲了……
聯(lián)系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當(dāng)公交車到了一站,人們總是一窩蜂爭先恐后的擁了上去,并沒有為那些兒童與老人考慮過。
要是在生活中多幾位像哈爾威船長一樣的人,那么我們的生活該有多么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