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刻閃耀的星星
華羅庚從小就是個喜歡自己開動腦筋,遇事都會自己想一想,不盲目跟隨傳統(tǒng)的孩子。他的童年是在金壇縣度過的。當時的金壇縣是個特別閉塞的縣城,人們對許多封建迷信的事物深信不疑。
縣城附近的山上有座廟,廟里常年香火不斷。每逢廟會,廟里就有“菩薩”、“羅漢”打扮得花花綠綠的,載歌載舞,浩浩蕩蕩地進城來。一路上人們只要遠遠地看見這支隊伍,就連忙跪下磕頭,祈求神佛保佑。
小孩子都愛熱鬧,小華羅庚也擠在人群里看“菩薩”?墒侨藗兌简\地磕頭時,華羅庚卻伸長脖子望著馬上的神仙,感到疑惑:“這些山上下來的菩薩真能保佑大家嗎?”
散會了,人們紛紛回家,小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回到廟里,發(fā)現(xiàn)菩薩卸妝后就是普通人,他連忙趕回家,對媽媽說:“媽媽,以后你不要再給菩薩磕頭了,他們是假扮的,是騙人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爸爸罵了:“小孩子懂什么,別亂說話。”
他媽媽也趕緊雙手合十:“菩薩慈悲,小孩子不懂事,千萬別見怪。”
華羅庚還是堅持反駁道:“我親眼看見的就是假的!”
這種不迷信權威,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精神一直伴隨著華羅庚,也正是這種精神,使他成為著名的數(shù)學家。數(shù)學上有許多由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與方法,有些貢獻甚至影響到世界數(shù)學的發(fā)展,這就是他,一個對國際數(shù)學潮流有絕對影響力的中國數(shù)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原來也是個調(diào)皮、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shù)學才能。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出了一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個數(shù),不知是多少。3個3個數(shù),余2;5個5個數(shù),余3;7個7個數(shù),余2。這個數(shù)是幾?題目出來后,同學們紛紛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誰也說不出得數(shù)。老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說出了得數(shù),而且算法也十分獨特。這使老師大為驚訝。
實際上,傳統(tǒng)和權威不一定都是對的。遇到事情,先用自己的腦袋想一想:別人是怎么說的?我看的又是怎么樣的?如果不一樣,誰對了誰錯了?這件事的真相到底的是什么樣子?
多問幾個為什么,可以鍛煉你的大腦,豐富你的知識,培養(yǎng)你對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