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寶頂石刻
大年初二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使得我們大家有了想出去走走、玩玩的欲望,去享受陽光的沐浴。去哪呢?媽媽建議我們去看寶頂石刻,說哪兒是世界聞名的“石刻之鄉(xiāng)”,是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說干就干,說走就走,我們一家老小就出發(fā)了。
坐在車上我心急如焚,巴不得馬上就飛到寶頂石刻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我們終于目的地——寶頂石刻。寶頂石刻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zhèn)東北十五公里處的寶頂鎮(zhèn),海拔五百二十七點八三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圣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于公元一一七四年到一二五二年間(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間),歷時七十余年修造而成。
大佛灣是一個巨大的山灣形狀成英語字母中的“u”字形。這里的石刻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并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如我們看到的母親懷胎、臨產,以及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形象生動,感人肺腑;又如長達30余米的《牧牛圖》,刻出了牧人在林泉山澗間放牧的過程,這副《牧牛圖》體現(xiàn)了牧人是怎樣將一頭倔強的牛馴服成一頭溫順、而聽牧人使喚的牛;再如橫笛獨奏的“吹笛女”,充滿內心喜悅的“養(yǎng)雞女”,酒后昏亂的“父子不識”、“夫妻不識”、“兄弟不識”、“姐妹不識”的“醉酒圖”等等,無不活靈活現(xiàn),雕刻大師們體驗生活之精微,再現(xiàn)生活之準確,令人嘆服。還有世界上少見的“釋迦涅般像”,又稱“臥佛”,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之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再有人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千手觀音,她那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的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那才叫絕!這不但是中國千手觀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藝術中一大奇觀。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大佛灣就走完了。我回頭再看看那些雕刻精美的雕刻,真為這藝術的珍品所感嘆。
五年級二班 張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