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徐秀娟》有感
今天的語文課,華老師帶領我們讀了一篇資料,是關于徐秀娟的。讀完后,我感慨萬分。
這篇資料主要講了: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yǎng)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qū)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qū)養(yǎng)鶴XX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她曾先后在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和鹽城地區(qū)沿海灘涂自然保護區(qū)從事鶴類研究工作。1987年9月16日,為尋找失蹤的白天鵝,在涉水渡河時沉沒河底,以身殉職,為我國的自然保護事業(y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后被共青團鹽城市委命名為“優(yōu)秀共青團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我們學習的課文《灰椋鳥》,就是她在鹽城保護區(qū)工作期間寫的。
讀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同學們有的覺得她這樣犧牲是不值得的,有的認為她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認為徐秀娟保護動物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我一定會向她學習,做一個愛護動物的小學生!
我一定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做一個熱愛生命的合格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