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標本的滋味
寒假,我在北京生物博物館的動物展廳里,看到了不計其數(shù)的標本,有北極熊、各種昆蟲、貓頭鷹、猴子、狐貍……
觀看這些標本的人肯定是只覺得有趣,好玩,可他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標本是怎么做的?
我想,可能是在某一天,陽光明媚。兩只蝴蝶在嬉戲,它們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當它們還在嬉戲時,一張大網(wǎng)向它們撲了過來,任憑他們怎么掙扎,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當人們帶著它們來到一個房間時,它們已經(jīng)毫無抵抗之力。只見一個針,鋒利細長的針,在一剎那間,刺進了一只蝴蝶的肚子里,然后掏出它的胃,心臟,腸子……另一只蝴蝶卻只能眼睜睜的望著,它能做什么呢?之后他也遭熬了同樣的“優(yōu)待”。
之后人們把它們永遠的釘在了一個剝離箱里,供人們觀賞。
如果你問人們:“你們是什么動物?” 他們一定會自豪的回答:“高級動物。”你又問:“什么是低級動物?”他們又回答:“這些動物!”
如果動物聽到了之后,一定想:如果我是人類,人類是動物,那又會是怎樣呢?難道他們不會感受痛與苦,還是他們沒有痛苦與死亡這幾個詞?
我對全人類呼吁:“生命不是人才有,更不是人的生命才寶貴,我們不要留下“殺生狂”的罪名,請大家想想自己殺死過多少個生靈,哪怕只是一只螞蟻,請大家好好沉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