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活的鏡子》
記得第一次讀《生活的鏡子》已經(jīng)是三、四年級的事了,那時讀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所以只讀了一遍篇,F(xiàn)在我又翻開它,讀起原來沒讀過的文章了。
以前讀的一篇寫得很好,不知現(xiàn)在會怎樣?我讀起了第一單元——播撒科學和文明的火種。我跳過導讀,直接看起了正文(因為我以前看過的書,導讀我都認為寫的很乏味)!1,險些付出生命的思考……”我心里默讀起來。讀完了,這篇講了波爾在二戰(zhàn)坐飛機逃往英國。因為波爾在研究問題,沒帶氧氣罩,高空缺氧,所以飛機降落后已奄奄一息,人們趕緊把他送往了醫(yī)院!2,問題簍子?不懂!迸,原來是在說著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大學學習時是問題簍子!3,一生磨一鏡?誰會一生磨一鏡呀?奇怪。……”哦,是荷蘭一位初中剛畢業(yè)的青年在一政府機關(guān)看門,閑著沒事,磨了六十多年的鏡子。“4,珍貴的友誼……”這篇寫了達爾文、華萊士、賴爾和虎克他們在科學上的友誼。
讀了這些,我感覺這些文章都寫得十分生動。我覺得導讀有可能也不錯,就看起了導讀。果然不出我所料,寫的很好。
這些名人的事跡令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一。不管做什么時都要認真,這樣才能做好。二。學習時要邊學邊問,這樣才能學好。三。做不出的難題一定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反復思考才行。
四。不能為了功名而壞了朋友之間的友誼。
總之,讀了這一單元我感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