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遐思作文500字
古代詩人愛明月,因為明月象征著美好。蘇軾在中秋之夜寫出傳誦至今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尤其是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令人回味無窮。
八月十五晚上,正是月亮展現(xiàn)自己最完美的時候,我倚在樹旁,靜靜地觀賞那皎潔的“白玉盤”。正當(dāng)我看得出神時,突然,耳邊傳開了媽媽的呼喚。
飯桌上,媽媽擺好了一桌的好菜,有紅燒排骨、清蒸魚、炒冬粉……談笑風(fēng)生,聊最近發(fā)生的事。吃完飯后,一家人吃著媽媽親手做的月餅,仰望那輪純潔的月亮,四周都寂靜了。我想捧一回月光,可正當(dāng)我陶醉在這如水月光時,仔細(xì)一看,月光卻溜走了,手上只殘留著月光的香味。
我一直以為,月光是寒冷的,仿佛她是高傲孤獨的,讓人不得不遠(yuǎn)離,卻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光是白白的、亮亮的,原來她也能給予別人溫暖。瞧,淡淡的橘紅色,像籠罩一層紗,輕輕的、柔柔的,忽隱忽現(xiàn),慢慢的環(huán)繞在月亮的四周,美麗極了。
透過明媚的月亮,我不僅想起了小時候的趣事,小時候不認(rèn)識月亮,指著月亮對媽媽說:“看!有個又大又圓的玉盤鑲嵌在夜空中。”長大后,想起這件事便會不自覺地吟誦起李白的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這時月光給人仙境的感覺。
中秋的月亮讓人陶醉其中,仿佛我也成了一輪月亮,向人們展示自己美麗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