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
。牐犽S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牐犛捎谠虑虮旧聿话l(fā)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qū),另半個球面是暗區(qū)。隨著月亮相對于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不同的月相。
。牐犆慨斣虑蜻\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nóng)歷初一。
。牐犨^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zhuǎn)方向運行,亮區(qū)逐漸轉(zhuǎn)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xiàn)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nóng)歷初三、四。
隨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nóng)歷初七、八,半個亮區(qū)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牐牣斣虑蜻\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nóng)歷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qū)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后,亮區(qū)西側(cè)開始虧缺,到農(nóng)歷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牐犛诌^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牐牣斣虑蛟俅芜\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牐犜孪嗑褪沁@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nóng)歷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jù)“朔望月”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