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老師的畢業(yè)作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詩教”傳統(tǒng),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詩歌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團結同志,表現(xiàn)自我,調節(jié)心理。能對學生能產生多方面的深刻影響:使得語文課堂詩意盎然,別有一番情趣;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提升學生的“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靈;更有助于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們弘揚詩教文化,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詩人,而是要把美的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田里。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邏輯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審美的藝術的方式把握世界!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關于文學教育的目標要求是: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而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是怎樣的呢?現(xiàn)在的基礎教育以考試為重心,特別是高中語文教學,絕大多數(shù)學校語文教學完全功利化,只重字詞練習、答卷練習,使學生成為缺少情感,缺少理想,缺少創(chuàng)造,缺少想象力,缺少人文素養(yǎng)的人。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不知要到哪里去尋找,去實現(xiàn)。弘揚詩教文化,正是要彌補人性發(fā)展在這一方面的嚴重缺損。
有位語文老師的綽號叫“標準答案”,他的一切教學都以標準答案為準則,以追求標準答案為最終目的。有一次,書上的答案印錯了,他硬是旁征博引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證明是對的。在這里,詩情消融,詩歌凋零,對美學的隔膜,讓人吃驚。高考作文說明中往往要加一句“詩歌除外,文體不限”,一個有數(shù)千年詩教傳統(tǒng)的國度,竟然沒有了詩,沒有了激情;以至連最有激情的大中學生都遠離了詩歌,冷落了詩歌。應該最愛詩的青少年不愿讀詩,讀不進,也讀不懂,這是何等觸目驚心的事情!
所以,語文老師,一定要有傳承詩教文化的責任感,在重視學生的雙基能力訓練的同時,不要忽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規(guī)律,更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始終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自由的、創(chuàng)造的生命氣息。要讓詩走近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詩意行走,使世界在學生眼里變得多彩,使心靈在學生的感受中變得豐富。也就是說,當學生看到了那詩意的“微笑”,他們所產生的變化就不僅僅是對詩歌的熱愛,還有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對世界的熱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的思想展開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