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的優(yōu)秀作文
篇一:匠人匠心
最近,一篇《幸福不過女匠人》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文中提到的女“匠人”有畫家,有婚紗設計師,有陶藝家,也有美食家。她們共同的特點是,無論外界如何嘈雜,她們都內心寧靜地專注于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么,何謂“匠人”?依筆者理解,“匠人”就是要心無旁騖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窮盡一生磨煉自己的技能,并能很好地享受專注做事帶來的內心寧靜。從這個意義上說,行業(yè)雖然千差萬別,但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自己工作中的“匠人”。如何做自己工作中的“匠人”?
首先,要有一技傍身。俗話說,家有良田萬頃,不如一技傍身。實際上,這里的“技”不單是指一門技術、技能、手藝等,更主要的是指一項工作、一種謀生手段。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還是服務性的工作,不論是專一性的工作還是綜合性的工作,只要能做到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不可超越,做到自己崗位上的無可替代,就算是具備了一技之長,就能占有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創(chuàng)新,使自己與時代俱進,與發(fā)展同步。
其次,要修一顆“匠心”!敖橙恕毙枰浴凹肌别B(yǎng)身,更需要以“心”養(yǎng)“技”。筆者認為,“匠人”最主要的特點是內心的寧靜,這寧靜來源于對工作的熱愛和專注。嗜之越篤,技巧越工。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竭其心智、窮其工力,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計得失、心甘情愿。不要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既然選擇了就要熱愛,既然無法改變就要努力適應。慢慢地,你會由適應到熱愛,并憑借這種熱愛來激發(fā)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專注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習慣、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專注于工作,就能忽略外界的紛擾,把精力和智慧都用到要做的事情上;專注于工作,就能淡泊名利,不與他人爭,只與自己比,一絲不茍地把工作做好;專注于工作,就能找到價值感和存在感,就能形成專心做事的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
有事做的人是幸福的,內心寧靜的人也是幸福的。努力做個好“匠人”,這是一條通往事業(yè)成功的路,也是一條通往內心寧靜的路。這條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走好。
篇二:匠人匠心
我認為真正的匠人就該是虛懷若谷、不是張揚,且對所從事的行當能持之以恒的堅守和無微不至的求索。而“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謙恭”中的“匠人自謙恭”就是這個道理。
那器物的魂魄則是匠人個人風格的具體體現,也就是說匠人在具備了“匠人自謙恭”的品質后,才能叫有了“匠心”。雖說匠心是看不見摸不著又無法具體量化的軟實力,但卻是能夠客觀評價,它能從匠人所制作的物品中體現出來。平時我們感嘆某一物件的精美,又一時說不出它美在何處,就由衷地來一句:匠心獨具。
其實,匠心就是平常心。有人說:“平常心是道,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只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就里的道指的是修為,是摸不著看不見的軟實力,是一種淡泊和寧靜。是對塵世喧囂的充耳不聞和視而不見,“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就是這個道理。
我問過諳熟書法的云女士:“你的字是怎樣練出來的?”
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從小就喜歡寫字,人家那些娃娃在外面耍,我就坐在家里寫字!
“我就坐在家里寫字”看似很寂寞很孤獨。其實不然,因她喜歡寫字,這里的“喜歡”二字就把寂寞和孤獨排解開了,變成了我們平時說的享受孤獨、享受寂寞。
況且,她還是臨的楷書,就是一筆一劃都馬虎不得的楷書。
雖說她的書法作品已屬上乘,但因缺乏必要的鼓噪,終有些默默無聞。
她卻對我說:“管它的喲,這是我的愛好。”
聽得出來,她并沒有打算把書法作為謀取進階的工具和利益的手段,而只是作為一種愛好、一種內在的修煉。所以,她的書法作品沒有半點的嘩眾取寵,更沒有那種俗不可耐的匠氣。有的,只是一顆力透紙背的平常心。
我認識另一位也習得一手好書法的姝女士,早年她下海淘得一些金后終覺有些茫然,就想著方要把自己的書法技藝發(fā)揮一下,看能否被市場所接受。于是,她在一景區(qū)內擺了一張桌給人設計簽名之類的小玩藝,欲分享市場里的那一杯羹。
還莫說,她就是有眼力;好些人都嫌自己的簽名不氣派,或者說和自己的金錢、地位不成正比,就拿著錢來找人設計簽名。
愛美之心人人有之;就是那些沒啥機會簽名的,也希望把自己的簽名設計得花哨一些作為備用,以到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于是,姝的那手好字墨就變成了滾滾財源。
只不過,我覺得姝設計的東西不但消磨了先前習得的書法風格,而且還匠氣十足。
她并不否認,只是說:“不這樣做就賺不到錢。那些來設計簽名的根本就不懂,只是覺得越花哨越好。”
誠然,得到市場承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顧客是上帝,人家拿著錢就是要買花里胡哨,天王老子也搬不彎。
說到這里應該很清楚了;匠心就是平常心,就是修為,是內斂的外延。而十足的匠氣就是市儈,雖俗不可耐,但往往又會被人們所吹捧和接受。
篇三:匠人匠心
每個中國人面對世界,最引以為傲的是“中國制造”四個字。確實,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chuàng)造,又是每個國人心中的痛。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缺的不僅僅是尖端技術和超前創(chuàng)意,更多的是一種兢兢業(yè)業(yè)的傳統(tǒng),一種腳踏實地的作風,一種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到了最后階段,并產生了最終三名候選人。更多人關注的是偉大的科學家和著名的攝影師,但是我將會把手中的選票留給那位從未踏足大學之路的焊接大師王師傅,因為他代表的是我們當前缺失的大國工匠精神,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金鑰匙。
當前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國家實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亂象,幾乎我們都能每天在電視上、網絡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風、貪污的新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業(yè)愛崗、專研技術;部分實業(yè)公司不專注于產品升級和服務提高,卻放棄主業(yè)去搞房地產開發(fā);甚至很多校園莘莘學子不好好學習而炒股。。。。。。雖然這些是經濟迅速發(fā)展過程當中必然出現的一些現象,但是也反映出這個社會浮夸與鼓噪之風過重,亟需王師傅為代表的大國工匠精神來改變這種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如何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chuàng)造”也包含在我們提倡的中國夢內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當當的“中國名片”。要實現“中國創(chuàng)造”這個偉大夢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應大力提倡愛崗敬業(yè)、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的大國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其次,國家注重、鼓勵技術的創(chuàng)新、實業(yè)的發(fā)展,讓“中國制造”升級為“優(yōu)質制造”。再次,重視職業(yè)技術學校教育,培養(yǎng)大批像王師傅這樣的大師級技能人才,做到廣積薄發(fā),實現量到質的變化。
我們高中生在面對高考這個人生第一道門檻時,也是踏出實現我們青春夢想的第一步。我們有人在努力成為科學工作者、著名攝影家或是藝術家,但更多的人最終將會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個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每個行業(yè)中的狀元,成為一名偉大的大國工匠,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