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變化作文800字
又是一個銀杏飛黃的季節(jié),人們依舊忙忙碌碌,與往常并無變化,似乎對我來說也是如此。然而路過家門口那家舊書鋪時,習(xí)慣性的往那投去一瞥,卻發(fā)現(xiàn)大門緊鎖著。
我向周圍望去,隔壁的咖啡店里依舊暈著淡黃色光,三三兩兩的散客或是坐在吧臺上,或是窩在沙發(fā)里刷著手機(jī),附近的工地也是依舊響著搬運(yùn)鋼筋混凝土發(fā)出的令人厭惡的砰砰聲,空氣中還飄著銀杏葉和附近賣場的肉腥味。書鋪門口的靠椅上,坐著一個頭發(fā)花白,衣著樸素,帶著金邊眼鏡,捧著書的老奶奶。她似乎注意到了我的視線,抬起頭來對我微微的一笑。
這個笑容我早已熟悉。她是這間書鋪的主人,往常我看見她總是在圖書柜前的斜暉里,泛著黑黑的影子,手邊泡著一杯普洱,一邊翻閱著某本封皮快破掉的舊書。有人向她買書時,她便會緩緩從書堆中抬起頭,推一推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鏡,溫柔一笑,把魚尾紋拉得好長,再用緩和的語調(diào)細(xì)細(xì)算賬:“一共是二十七塊四毛,”她把書遞給我,“小妹妹你拿好。”我經(jīng)常光顧那家書鋪,去淘一些不知名卻最容易打動我的書。
后來,每次見我來,她就會綻出那可愛的微笑,像一位老朋友一樣給我慢慢講述書里的人,事,道理,然后從暗影里用她顫抖的雙手摸出幾角硬幣,點清楚后跟書一起輕輕放到我的手上,仿佛那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似的。最后不忘添上一句:“小朋友你慢走。”
由于一直相信食物與人類的美好關(guān)系,我總是會從雜志架上取下那一本《悅食Epicure》,我至今都記得旅行時攥著一本雜志去嘗小吃時,感受到的文化與美食結(jié)合的獨特體驗。然而去年年末,這本雜志就?,當(dāng)我如往常一樣伸手想去抽取那本雜志原本所在的地方時,卻發(fā)現(xiàn)那里被一本陌生的雜志代替。我問那位奶奶這本雜志去哪了,她的回答很簡短,但透著一種傷感:沒了。我的眼光黯淡了一寸,回憶起那本靜穆而又不失俏皮的封面,和作者眼光獨到的文章,隨著那一聲“沒了”消失殆盡。
越來越多的雜志靜悄悄地消失,在歲月的滾滾車輪之中帶著無奈,被碾碎,消失。曾經(jīng)在書店里占著一個旮旯的期刊,漸漸地縮小到一個書架可以放的下,再后來,老奶奶干脆撤走了書架,把他們擺在自己的圖書柜前。
書店在消失,高涇路上少了一家,我常去的商場里少了一家,校門口少了一家。
與這些書店一同消失的是年輕一代的閱讀習(xí)慣。越來越多的人放下紙質(zhì)書,拿起手機(jī),電子平板,沉迷于網(wǎng)絡(luò)小說,網(wǎng)絡(luò)游戲中無法自拔,越來越少的能在書店中看到年輕的身影,他們只是匆匆路過書店,抬頭一望就又回到了他們的虛擬世界中去。
于是書店這個活躍在每個時代的身影就漸漸被他們淡忘,消失。哎,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一次聽到那聲慈祥又溫和的“小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