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面包和水仙花800字作文
【篇一】
記得很久以前曾看過一本書,名曰《有情飲水飽》。書中男女主角不顧父母的勸告、兩人之間的諸多差異,硬是要在一起長相廝守,結果是悲劇。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了面包還要有“水仙花”,人活著僅僅有面包是不夠的。那么,我們是要水仙花,還是要面包?
陶潛選擇了“水仙花”。他的一生都在追尋,用他的追尋撫養(yǎng)著那株水仙花。陶淵明出身沒落的仕宦家庭,在信奉儒道思想中矛盾著追尋人生的目標;在、門閥制度森嚴中追尋著清廉。只是,當目標黯然,當清廉不再,他毅然扔下已經到手的面包,選擇歸隱,“不為五斗米折腰”。“水仙花”在陶淵明用詩歌的澆灌下,茁壯成長!短一ㄔ从洝、《歸園田居》、《歸去來兮》、《飲酒》、《五柳先生傳》等著作名流千古,無人不識陶君。
李靈選擇了“水仙花”。她的一生都在奉獻,用她的奉獻撫養(yǎng)著那株水仙花。從淮陽師范畢業(yè)的李靈,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下,辦起了專招收輟學在家的留守兒童的周口淮陽許灣希望小學。由于免除全校三百多名學生的學費,李靈欠下八萬元的外債。炎炎夏日里,她在鄭州的街頭收起了廢舊書本,而她每天的伙食只有兩個燒餅。她放棄了美味的面包,選擇一條意味著“光明”卻也充滿荊棘坎坷的道路。李靈用執(zhí)著灌溉著她心中的水仙花,用愛心撫養(yǎng)著,耀如星辰。她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令人肅然起敬。
林肯選擇了“水仙花”。他的一生都在微笑,用他的微笑撫養(yǎng)著那株水仙花。主張解放黑奴的林肯,因為觸及了不少莊園主的利益而被敵視,林肯不僅不打擊報復,而且始終用朋友的姿態(tài)與他們交往,堅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在接見這些莊園主時,他誠懇地說;“好朋友,我并不是來干涉你們,我也是你們中的一人!睉{著一次次的真心,最終化敵為友,那些反對他的人,后來成了林肯的朋友和政治上的有力支持者。水仙花在林肯用寬容與微笑的種植下,生機盎然,留下一位受人敬仰的總統(tǒng)。
陶淵明放棄功名利祿的面包,李靈放棄榮華富貴的面包,林肯放棄安逸閑靜的面包,他們并未享受過人間奢侈的物質快樂。但是,他們心中的水仙花全部綠意盎然。哪怕是死亡,育出水仙花,便是成功。古語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篇二】
有追求的人生一定會有兩樣必不可少的東西——一塊面包和一朵水仙花。
面包,是為了生存,而水仙花,正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夢想,為一切努力樹立永恒的航標,為一切拼搏造就不朽的豐碑。
當思維的火花在你內心碰撞激蕩,激起圈圈漣漪,那一刻的欣喜,是在經歷了無數(shù)日日夜夜的輾轉反側、經歷了千百次輪回之后,綻放的傳奇。
當夢想的光環(huán)籠罩著你內心黑暗的天域,那一刻的心動,就猶如風雨后的彩虹,如此絢爛奪目。
風華正茂的年齡,如果缺少了夢想的支持,那么,即使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卻也只是在目標邊緣徘徊,如此顛沛流離、頻繁奔波。
人生,人活著的真正意義是在于更好地利用,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創(chuàng)造無限的輝煌。而這輝煌背后,失去了夢想的支持,一切將會變得支離破碎,失去了最初的美好。
夢——是一朵水仙花。
它是一朵無論何時都不能摒棄的水仙花,一旦它在你的內心生根發(fā)芽,便要用心血去澆灌它,讓這顆夢的小苗茁壯成長,散發(fā)誘人的芬芳。
曾經,擁有過一份真摯的友情,我們共同有過一個夢想,我們不顧一切,為著夢想努力......最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夢,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于是我們都放棄了,同時,也放棄了那份原本就屬于自己的友情。
若干天前,我們重拾昔日的美好,重拾起我們自己的夢,才發(fā)現(xiàn),時隔很久,它依舊光鮮奪目。而從此夢便不會被我們所拋棄,心中的水仙花會永遠生長,直到——它帶來的是豐碩的果實。
夢——是一朵水仙花。
它是一朵開得最美的水仙花,承載了你心中無盡的希望,孕育了你心中深遠的未來。
潔白的水仙花,純潔得纖塵不染,任憑陽光的暴曬,寒冷的侵蝕,永遠不會凋謝,依舊那么光鮮明艷。
夢——是一朵水仙花。
它是一朵遙遠的水仙花。在前行的征途上,難免有人選擇放棄。而它,對于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人而言,是近在咫尺的,而對于止步不前輕言放棄的人而言,卻是遙不可及的。
人生中,其實每個人都有兩塊面包,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一朵水仙花。
有些人,用多余的一塊面包換了一朵水仙花,但有的人卻滿足于眼前的兩塊面包。
其實,面包,一塊就夠了。而沒有了水仙花,就如同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如同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后果,不堪設想......
夢——是一朵水仙花。是它,始終伴你走過人生——每一度春秋、每一度寒暑、每一個日日夜夜。
【篇三】
伊斯蘭教創(chuàng)教人穆罕默德曾說過:“給你兩塊面包,如果你想要一盆水仙花,就必須付出一塊面包!比绻悄悖銜趺醋瞿?你是要面包還是水仙花呢?
不難發(fā)現(xiàn),穆罕默德的這句話是一個哲理性的比喻,面包即為物質糧食,而水仙花則為精神糧食,它們不比魚和熊掌,它們是可以兼得的,關鍵在于,個人是否真正意識到物質與精神的一種關系。
在我看來,物質是精神的基礎,而精神則是物質的一個動力來源。人一開始處于一無所有狀態(tài)的時候,他們會努力追求屬于自己的物質面包,然而,當在保證了自己能吃飽穿暖之后,我們就沒有其它的追求了嗎?或許你會一直執(zhí)著于賺取面包,而忽略了其它,導致自己的內心無比空虛,朋友,請聽我講,精神是物質的一個提升。
精神是物質的一個提升。朋友,請不要認為我純粹虛構,看看自己的身邊,你便會明白,以前窮的時候,人們都在為自己的面包奮斗而拼命工作,然而當富裕起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人們不再整天窩在工廠和田里了,更多地是在社區(qū)活動中心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了,無獨有偶,這是一個競技發(fā)展的必然,人們的生活追求不再是局限于面包,而提升到精神層面上了,兩者的同步發(fā)展,人的幸福指數(shù)才會不斷攀升,華人首富李嘉誠曾經說過:“我一直在賺取社會的財富,同時也回報社會財富,我捐獻出來的財富占了家當?shù)囊话胍陨,因此我很快樂!笨梢钥吹贸鰜,他不僅僅是一個有許多物質財富的人,他還是一個精神富有的人,因為他把多出來的一塊面包換取了一盆水仙花,把它栽種到了心里,花朵開得愈發(fā)地燦爛。
審視每一個人的生活,的確不能離開面包,因為它是生活的基礎,然而卻更需要那盆水仙花滋潤我們的生活,因為沒有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健全的。朋友,請拿起你手中多余的面包,換作根植于內心的那一盆水仙花,用心去給它灌溉,讓它無限綻放,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