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蟹與青蛙
我曾讀過這樣一篇童話,說的是一匹小石蟹,它住在小溪里,一天它迷路,找不到家了,于是它到處找,都找不到,就在這時,它看見了一只青蛙,便上前問青蛙:“青蛙,你能告訴我怎樣回家嗎?”青蛙說:“你一直往前走便可以。”說完青蛙便跳著離開了小石蟹。小石蟹按照青蛙的話走呀走呀,卻怎么也找不到小溪。這時它看到了烏龜,便讓烏龜引著它回到了小溪。這時它又看到青蛙,便大聲指責(zé)到:“你不想給我指路就算了,為什么還要騙我呢? 你到底安的什么心?”青蛙生氣地說:“你怎么能怪我呢?我怎么知道你是橫著走路的。”
聽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小石蟹是不能指責(zé)青蛙的,因為畢竟人家好心指路,是因為自己身體結(jié)構(gòu)的問題,而且還怪別人沒安好心。但話雖是這么說,但青蛙也犯了一個錯誤,它沒能考慮到石蟹是橫著走的。所以它們都有錯,犯的是同一個錯,就是做事只從主觀原因去考慮,考慮不周,即使你再好心,也會辦壞事,從而使人誤解。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我還聽說另一則類似的文章:一個面包店的女老板,她很喜歡一個經(jīng)常來她店里買干面包的一個年青人,有一天那個年青人又來買干面包,女老板偷偷弄了很多黃油在面包里,心里暗自得意,心想這個年青人一定非常高興。第二天,年青人瘋了一般來到面包店,女老板這才知道,年青人買干面包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擦設(shè)計圖上的鉛筆印,本來這幅設(shè)計圖當(dāng)天便可以完成,可面包里的黃油毀壞一切……包括年青人的工作。面包店里的女老板正是因為太主觀想像,認(rèn)為年青人買干面包是用來吃的,才發(fā)生了這件事。倘若當(dāng)初這個女老板問問這個工程師,買面包是用來干什么的,也就不會導(dǎo)致這樣的悲劇了。
通過這兩件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事,不能只憑主觀想像,還要從別人的角度去觀察,才能確定怎樣做好這件事,如果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去做這件事,有好心也會辦壞事,還招來別人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