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觀芷江受降坊有感
XX年12月13日上午10時南京城汽笛長鳴致哀,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南京隆重舉行。為了銘記歷史,我校組織初二年級學生前往芷江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坊參觀學習。
下車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塊以白石砌成的受降紀念坊,它由四柱三門構成,造型像一個“血”字,意味著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也警示每一個中國人記住血的教訓。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受降典禮會場舊址,在解說員的講解下,我們了解了歷史背景,在肅穆的氛圍中,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戰(zhàn)爭留下的傷痛!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攻陷南京后,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他們用槍殺、刀砍、火燒、水淹、狗咬、活埋、挖心、切腹等無數(shù)殘忍手段殺害中國人民,被日本侵略者屠殺的無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警達30多萬人!
為了悼念戰(zhàn)爭期間慘遭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牢記侵略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我國通過立法,將每年的12月31日設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同時,也是搧了現(xiàn)任日本安倍政府企圖否認侵略史實、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丑惡行徑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這次公祭日上說:“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不容篡改,日本歪曲事實有傷中日人民的感情”。維厄瑟爾曾說過“遺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否認罪責就等于重犯!我們?yōu)槟暇┐笸罋⑺离y者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延續(xù)仇恨。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做出貢獻。
和平是需要每個人去維護的,只有每個人都珍愛和平,倡導和平,世界才會和平。自古以來,和平就是大家心中共同的愿望,只有和平穩(wěn)定,人們才現(xiàn)自己的夢想。八年抗戰(zhàn)對于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是沉痛而深重的,我們倡導和平、反對戰(zhàn)爭,因為戰(zhàn)爭令生靈涂炭、文明盡毀!
我們應該覺醒,更應該自!反觀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我們只有記住歷史的教訓,總結勝利的經(jīng)驗,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使中國真正的崛起!只有國家強盛,我們才能撼衛(wèi)主權,才能撼衛(wèi)領土完整,才能守護和平。
在當代社會中,各國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我們青少年作為21世紀的祖國接班人,應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初二:陳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