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美德
寬容是美德 看見這個題目,我不禁想起了一件發(fā)生在周總理身上的故事:有一次,理發(fā)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fā)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并沒有責(zé)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
“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 —— 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留心一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中,凡是能做到寬以待人者,幾乎都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像周恩來這樣的好總理,待人寬容,平易近人,自然會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與尊敬。人在與人交往時,難免會有一些小摩擦,但只要是無惡意的,就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就向周總理那樣主動承擔(dān)責(zé)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赡苁怯捎诟鞣N主客觀原因所致吧,在日常的相處中,每個人幾乎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如果對別人的過錯能以寬容對待,就等于給對方提供了改過自新的機會。在中國歷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依靠這一點得到許多大臣的鼎力相助,從而開創(chuàng)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爭權(quán)中,魏征曾鼓動太子李建成把李世民給殺了,但李建成不聽,仍按兵不動。在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之后,不計舊惡,量才重用,這使魏征覺得自己真是“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所以為唐朝盛世的開創(chuàng)立下了汗馬功勞。
再說秦王李世民贏政,若不是聽取了李斯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應(yīng)其身”的喻諫,收回了逐客令,實行不計前怨的政策。
如果不這樣,李世民恐怕就會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就很難順利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v觀歷史與今天,一個人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寬宏氣度,不具備寬容的美德,想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的人就不具備寬容的美德,他們心胸太狹窄,凡是斤斤計較,不肯吃虧。就像慈禧太后,僅僅因為與一位大臣下棋時,對方無意中說了一句:“我殺老佛爺?shù)鸟R!贝褥舐犃,就勃然大怒地站起來,對大臣說:“你殺我的馬,我殺你全家!”于是,大臣的家人和他自己都被抄斬了,慘不忍睹。像這樣的狹窄心胸,這樣的暴行,又怎么會不遭人唾棄呢?當今社會有一些人也是這樣,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會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還有的人對別人的過失總是耿耿于懷,時時刻刻都想著怎樣揪別人的小辮子。這都是典型的“小肚雞腸”,心胸狹窄,待人刻薄,可以說根本沒有一點寬容之心,這種人還能扯談什么成大器、立大業(yè)呢?
現(xiàn)在的社會當中,有不少人都像慈禧太后一樣,從不寬容別人。他們?yōu)榱诵∈,罵人、打架,有的甚至跳樓。我還知道有個中學(xué)里面的兩個同學(xué)在打掃除時,為了爭鏟子,他們開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其中一個學(xué)生不知從哪弄來了一把刀,竟砍了另一個學(xué)生十三下。這多嚇人呀,幸好沒鬧出人命來,不然的話事情可就大了。上面說得種種情況都是因為心胸狹窄而造成的。我真希望大家都來做一個寬容的人,這樣你的生活才會五彩繽紛,你才會更加快樂。
當然,對于那些有意侵犯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或是破壞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壞分子以及人民的敵人,就不能盲目的寬容,導(dǎo)致重演農(nóng)夫救蛇的悲慘結(jié)局。一定要利用法律將他們繩之以法,絕對不可以有半點兒心慈手軟。
總之,寬容是一種美德,只要我們本著“以和為貴”的原則,決不斤斤計較別人的過失,又多為別人考慮一下,就一定能確立起友善的人際關(guān)系,營造良好的社會風(fēng)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