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
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謙讓”的現(xiàn)象實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讓出濃濃的親情;在校園里,可以讓出深厚的友誼;在社會上,可以讓出和諧的天地……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到今,謙讓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叭谒臍q,能讓梨”,這表明謙讓是多么可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這表明謙讓是多么必要;劉備“走為上計”,這表明“進一步懸崖峭壁,退一步海闊天空”。
對于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更應(yīng)該有寬廣的胸懷去包容它們。海洋是有氣度的,一個人的心胸若如海洋般寬廣,個別河流的濁水是無損于她的美麗與湛藍的。
雖然一個人不能夠不懂謙讓,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謙讓。一個不懂謙讓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謙讓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所以,在學(xué)會謙讓的同時,還要學(xué)會當(dāng)仁不讓。
清朝末年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的殘忍,把中華民族推向了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由于西方列強的可惡,清朝政府一味地讓,讓,再讓,簽訂了一個個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瓜分了中國一塊又一塊的土地?墒乔宄詾椋灰屢幌戮涂梢粤,可是他們不知道,列強貪婪的胃口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面對這奇恥大辱,我們怎么能讓呢?在這個時候讓,只會讓別人以為我們中國軟弱,是懦夫。
人畢竟不同于動物,他們不懂的謙讓,人不一樣,該讓就讓,不該讓時當(dāng)仁不讓。這可能也就使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之一吧。